#發行日期:1990、3 #期號:0243 #專欄: #標題:宇宙創始的兩種說法 #作者:郭中一譯 .圖:塔佛玆會議會場外,自右至左依序為維嵐京、本文作者海勒威(Halliwell)及譯者郭中一。 .圖:圖示為無邊界與穿隧波函數,對初始能量密度的關係。葛里叔克和羅桑斯基最近所得到的結果指出,在能量密度小於臨界密度的區域,這兩種波函數的形式並不真正適用,而這區域正是這兩種波函數差異最大處。 |
|
宇宙創始的兩種說法 直到最近,宇宙論學家才準備充分,而能以定量的形式探索「宇宙是如何開始的?」這樣的問題。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如此「不可說」的課題不應在物理的領域之內,但是在量子宇宙論的領域之內,已經可以嚴格地討論此一課題了。量子宇宙論是將量子力學應用到整個宇宙上去,它將前述問題化為一個數學問題:「宇宙波函數的邊界條件是什麼?」為解答此一問題,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兩 1989年五月十九、二十兩日,塔佛茲(Tufts)大學為新成立的宇宙論研究院舉辦第一次的學術講演。其中莫斯科斯騰勃格天文研究院(Sternberg Astronomy Institute)的葛里叔克(Grischuk),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課題並非如此歧異,而真象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在傳統的宇宙論中,重力場以古典方式處理,但是物質場卻可以量子力學方式處理,此種作法,很成功地預測了可測宇宙許多特點。傳統描述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膨脹宇宙的想法,也就是宇宙在誕生後的最初10-30秒間,會歷經一段指數式的急速擴張,而後繼之以較緩速率的擴張。除了可用以解釋宇宙的平坦、無視界的限制、大尺度結構的起始外,而且我們原來也相信膨脹使得目前宇宙的狀態與起始條件無關,主要原因是宇宙先前具有的所有特點,都會沖淡到無影無蹤。 但是,由於指數式的擴張只維持有限時間,所以仍與初始條件有些相關。此外,膨脹本身的發生,就和驅動它的純量場的初始條件極為相關。要能發生膨脹,宇宙必須由一頗大而近乎常數的能量密度起始。由於在膨脹前的曲率及密度都甚高,重力的量子效應顯著,無法再以古典方式處理。因此,宇宙的初始或邊界條件應該是在量子宇宙論的架構中處理最為正確,其中物質與重力場都是以量子力 最早對於封閉(有限)宇宙的量子力學的研究,是於1960年代由狄維特(DeWitt)、邁斯納(Misner)及惠勒(Wheeler)開始的。1980年代早期,量子宇宙復興論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便是宇宙的邊界條件,其主要貢獻者為哈特、霍京及維嵐京。他們利用迄今尚未完成的量子重力論,計算宇宙的波函數,這函數是空間幾何及物質分布的函數。 原則上說來,這波函數包含了整個宇宙及物質內涵(包含我們自己)的訊息。由解宇宙論中類似於量子力學中的薛丁格(schrödinger)方程式的惠勒、狄維特方程式,便可算出這波函數。 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簡單的均勻、均向模型上,其中只有兩個自由度,其一是尺度因子,代表宇宙的大小;另一為純量場,代表物質的分布。當尺度因子大時,此類模型的惠勒、狄維特方程式的解,其分布通常極端集中在一組古典解上,其中一些解具有初始的膨脹期。但是,當尺度因子小時,波函數卻根本不集中在任何的古典解上,而對應於某種古典上禁止的區域。 因此,量子宇宙論所描述的是,膨脹宇宙發生自一個模糊的量子力學區域,這區域處於尺度因子為零的初始奇點的周遭,整個情形相當類似於粒子藉量子穿隧效應穿越勢壘。最重要的是,對以後古典演化所需的一組初始條件,波函數決定了其機率分布。分布的確實形式,則主要決定於你選擇那種惠勒、狄維特方程式的解。 維嵐京、林帝及其他一些人所挑選的解,是盡量近似於普通量子力學的穿隧解。對大的初始能量密度,「穿隧」波函數大,對小的初始能量密度則小。這意味宇宙有甚高的機率起始自大的初始能量密度──這正是膨脹所需的初始條件。另一方面,哈特和霍京則選擇以歐氏(其中時間為純虛數)路徑積分產生的解,這路徑積分所積路徑為無邊界的四維幾何(時空的各種幾何)。這種「無邊界」波 因此,在表面上看來,由預測膨脹這一點上來說,穿隧波函數才是正確的。但是葛里叔克在會議中報告了他和羅桑斯基(Rozhansky)合作所得到的成果,顯示這課題並未完結。這兩位細心地重新檢驗得到前述兩種波函數的計算,特別注意焦散點集(caustics),這焦散點集是用來計算波函數時,在採用路徑積分中的歐氏路徑交會而形成的曲線。他們發現,在計算無邊界或穿隧波函數時所用的近似,對任意小的能量密度並不真正適用,而在能量密度降至某一臨界值以下時,宇宙便不再遵從古典物理了。所以這裡特別指出,無邊界波函數並非極度集中在任意小的初始能量密度,而是集中於臨界能量密度。這臨界值是否能保證古典解會膨脹,則視所考慮模型的細節而定。但是這結果卻大大降低了這兩種建議的對比,因而使得取捨之間更為困難。 葛里叔克在會議中強調,從文獻中可能得到的印象──認為只有這兩種宇宙波函數的提議是可能的──是不對的。在此階段,也許最該做的是研究各種惠勒、狄維特方程式的解,並且質疑那種性質是共通的。 作者簡介:海勒威為劍橋大學博士,霍京教授入室弟子,於量子宇宙論多所貢獻。 (本文譯自Nature,Vol.340, July 6, 1989.) 郭中一現就讀於美國塔佛茲大學物理系博士班 |
|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