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43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90、3

#期號:0243

#專欄:

#標題:中國大陸的空氣污染及酸雨問題

#作者:何麗如  陳鎮東

中國大陸空氣污染現況

中國大陸的酸雨問題

中國大陸的酸雨與其他各國的比較

燒煤是罪魁禍首

表一:1953∼1982年中國大陸消耗的總能量 (取自Zhao and Sun, 1986a)

表二:大陸都市區大氣污染物的日平均濃度(單位:每平方公尺所含毫克數)

表三:大陸雨水中主要離子的濃度(單位:每升雨水所含微當量)(取自Zhao and Sun, 1986a)

表四:馬秦地區降雨分析 

註:括弧中的酸鹼值係於攪拌樣品時所測得,氫離子濃度乃由酸鹼值計算得的。(取自Harte, 1983)

表五:大陸都市區大氣的緩衝能力(取自Zhao and Sun, 1986a)

圖一:中國大陸酸鹼值的分布圖(取自Zhao and Sun, 1986a)

圖二:中國大陸、美國及澳洲等都市及偏遠區,降雨組成成分的含量。

 

 

 

中國大陸的空氣污染

及酸雨問題


酸雨已經和二氧化碳並列為當前全世界之兩大污染問題,同時不僅是工業化國家的專利;低度開發的中國大陸,依然有因燃煤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以及酸雨問題。

近二十年來,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國內外都有許多報導。就酸雨來說,瑞典的科學家形容它為人類對大自然的化學戰爭;加拿大的民意調查亦顯示,77%的民眾,認為酸雨是該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環保課題。什麼是酸雨呢?一般人認為,酸鹼值小於7的雨水就是酸雨。其實不然,在自然界中,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溶於水後,雨水的酸鹼值約可降至5.6;再加上空氣中的其他天然酸,使得最純淨的
雨水酸鹼值也可降至5左右。所以受人為影響而更形酸化的雨水,才是「酸雨」。

因為科技文明的進步,人類學會了使用「石化燃料」,尤其是以煤、石油為大宗。我們知道,它們的成分主要是碳和氫;此外,尚含有相當量的氮、硫等雜質。因此,燃燒石油和煤時,副產物如二氧化硫、少量的三氧化硫、氧化氮及懸浮的顆粒物質,亦隨之產生。這些副產物,正是目前所知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它們逸散在空氣中,下雨時溶入雨滴中,降低雨水的酸鹼值,形成所謂的酸雨。如此一來,金屬製品、礦產、土壤、湖泊等皆因受到雨水的淋洗,而走向腐蝕或酸化的命運。

據報導,中國大陸正由於普遍燒煤,使得空氣污染和酸雨問題日趨嚴重;但情形究竟如何呢?本文將依據手邊資料,分別從中國大陸的空氣污染和酸雨情形,來了解它的病況,並進一步與美國及澳洲等地區作一比較,研擬「治病」方案。

中國大陸空氣污染現況

一、污染源

中國大陸一年大約需要相當於六億二千萬噸的煤燃燒產生的能量,其中來自水力的不及5%,油及天然氣占21%,其餘74%來自燒煤(見表一)。一半以上的煤消耗量是用於工業、燒飯和取暖方面。據資料顯示,大陸人民燒煤裝置大多是採用中、小型的爐子或壁爐,煙囪又低,氣流循環條件亦差,所以燒煤後所排放出來的廢棄物,如懸浮顆粒物質,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大多滯留於當地上空,不易散去;亦或掉落堆積在煙囪的四周,不會遠離該地。由此,我們大略可以推知,當今中國大陸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是燒煤。

二、污染物的種類及分布

目前,大陸地區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約可分為三種:懸浮顆粒、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其中又以懸浮顆粒造成的影響最嚴重。以下就依污染物的種類,來看大陸空氣污染的情形。

(一)懸浮顆粒:

分析北方都市所得的資料,我們可知:懸浮顆粒的主要來源,會依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據統計,夏天時,由燃煤產生的「飛灰」約占懸浮顆粒的40%;其餘60%則來自因風吹揚起的地面塵沙;到了冬季,燃煤所產生的飛灰量則約占60%,而風吹飛揚的塵沙則只占40%。懸浮顆粒的組成成分中約含有8%碳氫化合物,每立方公尺的空氣中約含有0.27×10-6克的鉛、0.003×10-6克的鎘以及0.13×10-6克的砷。

中國大陸懸浮顆粒量的變化情形,如表二所示。冬天天氣寒冷,人們燒煤取暖,燒煤產生的飛灰量增加,所以空氣中懸浮顆粒的含量跟著增大。大陸北部地區風大,且天氣寒冷乾燥,不僅人為燒煤量高於南方,土壤中的沙塵,也容易被風吹起,致使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含量增加。南方的氣候較北方溫暖濕潤,風不易吹起沙粒。由以上諸因素,我們便明白,懸浮顆粒物的含量以冬天及北方都市,高於夏天和南方都市。

(二)二氧化硫

中國大陸工業落後,沒有較大的化學工廠存在,所以空氣中二氧化硫的來源,亦是以燒煤為主。由資料顯示,貴州省部分礦區所產的煤,硫含量約為3∼5%;北平煤礦區的煤,硫含量約為1%。可見大陸經由燒煤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硫濃度之高,實不待言。

偵測二氧化硫含量得知,一天之內以早晨和晚上的濃度最高;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分布的情形,與懸浮物質相同,均是以冬天及北方都市區較高。以上現象,皆因於氣溫較低的時段和地區,人們燒煤量較大之故。由表二亦可看出重慶區的二氧化硫含量高於北平的。為何會如此呢?或許是由於中國大陸西南部產的煤礦硫含量,高於北部煤礦的3∼4倍之故。

(三)氮氧化合物

世界各地氮氧化合物的污染,來源主要是汽、機車的燃燒排放廢氣造成的;北平地區,污染源與世界多數地區相同,主要來自交通事業。而僻處青海省的馬秦(Machin),人口僅有2∼4萬人,亦有嚴重的氮氧化合物污染。這是因為馬秦採用來自西寧礦區的煤礦,含氮量高達0.82%。但是大陸地區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情形並不普遍,而且濃度又低,因而一般學者對大陸地區的環保工作,主要著重於懸
浮顆粒、二氧化硫造成的空氣污染,及接下來我們要談論的酸雨問題。

中國大陸的酸雨問題

我們由上文中得知,北方都市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合物,年平均濃度均高於南方都市。因此,中國大陸若有酸雨,也應該是分布在北部地區。但自1982年以來,科學家們的調查及觀測結果顯示,中國大陸酸雨主要是分布於長
江以南的都市及其鄰近區,其中又以西南部最為嚴重。
例如:貴陽、重慶等地,雨水酸鹼值約為4(見表三);此外尚有一偏遠區──馬秦,雨水的酸鹼值低達2.25,所含的氫離子濃度接近目前世界上最酸的雨水(酸鹼值1.5;見表四)。以上諸種特異現象應如何解釋呢?

每一地區性酸雨的形成,除了需有足夠的硫酸根、硝酸根等酸根離子存在外,尚需考慮到當地的氣流、空氣及土壤的緩衝能力。大陸上居民燒煤的煙囪不高,上空的氣流並不強,所以當地燒煤產生的廢氣如二氧化硫等,並不會遠離該地,而在該地上空溶於水滴中,形成酸根離子。因此,大陸南、北部都市及其鄰近區,均符合了含酸根離子的要件;於是酸雨之形成與否,就要看緩衝能力的大小了。

大陸的北部,土質屬鹼性土壤,酸鹼值約為7∼8,中和酸根的能力較強(見圖一);再加上此區風大,空氣中含懸浮顆粒,平均約有40∼60%來自土壤,加強了空氣中的緩衝能力。如北平、天津地區空氣中的氨分子濃度約為十億分之二十;而北平地區的氨離子濃度甚至為貴陽的十倍
(見表五)。故雖然燒煤使大陸北部北區的二氧化硫濃度甚高,但因本區的緩衝能力強,所以雨水的酸鹼值維持在6∼7之間,較少形成酸雨。反觀南部地區則不然;酸性土質,再加上氣候溫暖溼潤,土壤中的沙塵無法讓風吹送到空氣中,釋放緩衝用的鹼性離子,以中和酸性物質,所以南部地區雨水的酸鹼值多在4∼5之間,形成危害多端的酸雨。馬秦地區雖屬偏遠地區,但因本地燒煤釋放大量的氮氧化物,溶於雨水中形成以硝酸根為主的酸雨;加上緩衝能力不足,因此亦成為大陸的主要酸雨區之一。

中國大陸的酸雨與其他各國的比較

下面我們將大陸地區和美國及澳洲等地的酸雨,作一成
分上的比較分析,並探討形成差異的原因,以此根據作為研擬可能的解決方策。

由圖二明顯看出,大陸都市區的雨水中所含的離子濃度
,除了硝酸根外,其餘普遍高於美國都市區所含的離子濃度;而於低人口密度區(非都市區),這些離子濃度均以大陸所含者為最低。推測原因可能是:

一、大陸都市區鈣離子濃度較高:由於大陸地區普遍使
用鈣質建材,且北部鈣質土壤多,再加上燒煤裝置落伍,又無法去除燒煤後產生的顆粒物質,所以在自然及人為因素下,大陸空氣中的鈣離子濃度便偏高,相對亦提高了雨水中的鈣離子濃度。

二、氫離子含量高表示雨水的酸度亦高:一般我們測到
的酸鹼值只能代表雨水中,經過空氣中物質中和後的酸度,而非原始酸度。所以大陸雨水的酸鹼值雖比美國都市區的高,但並不能代表大陸都市區雨水中所含的氫離子濃度較低。原始酸度,應是硫酸、硝酸及氫離子濃度的總和。因此經由空氣中緩衝量的校正,測定氫離子、胺離子及鈣離子濃度總和後,可得知原始酸度。大陸都市區雨水
的原始酸鹼值實為3.5;故大陸地區的氫離子濃度高,也就是酸度高。

三、銨離子濃度亦以中國大陸的雨水中含量較高:因為大陸地區以農業為主,農田的灌溉及施肥大多為含氮的人畜排泄物,而美國耕地則多使用化學肥料;加上大陸北部土質鹼性銨離子含量高,同時風大,將塵粒吹至空中,而溶於水中,更提高了銨離子的濃度。

四、貴陽的硫酸根離子含量約為紐約市的六倍:大陸地區雨水中之硫酸根,主要是由空氣中二氧化硫溶於水導致的;而二氧化硫則來自燒煤。大陸地區燃煤量高於美國甚多且不說,加上大陸煤本身含硫量高,並且未經事前事後的處理工作;因此,大陸雨水中含硫量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五、硝酸根離子的污染源,目前所知,主要是來自燃燒汽、機車燃料油;雖然燒煤亦可產生氮氧化合物,但產量甚微。所以,交通、運輸落後的大陸地區,硝酸根含量自然少於美國甚多。

六、以上五點,均是都市區域間的比較情形。至於偏遠區,雨水中所含各項離子濃度均以大陸地區為低,可能是由於大陸的偏遠地區確實是人煙罕至的地帶,一切按照著大自然的腳步循序漸進,甚少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美國的偏遠區意指非工業區(住宅區或郊區),污染物的量雖少於都市區,但與大陸偏遠區比起來,人為污染量仍是相當可觀的。由此點可以看出,大陸地區雖可利用的面積
極大,但發展卻只集中於少數幾個大城市中,如上海、南京、北平、天津、重慶等地;而美國的土地開發利用,則較為均衡。

燒煤是罪魁禍首

以上我們由各個角度看了大陸的空氣污染及酸雨問題。由於政策的偏失及科技的落後,使得「秋海棠」少數的人口集中區(都市及其鄰近區),遭受嚴重的危害。尤其是大陸的西南部地區,如貴陽、重慶等地均遭受酸雨的侵蝕;此外,懸浮顆粒和二氧化硫造成的空氣污染,在幾個發展較快的都市區如北平、天津亦普遍呈現出來。試想,我們應如何來拯救這片「秋海棠」呢?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提升大陸的科技文明及生活水準。因為,進步的科技可以減少使用人畜排泄物為肥料;可以少用煤球或改良窯爐的設計及品質,引進煤在燃燒前後的處理技術,如脫硫、去除顆粒物質等;甚至改變能源取得的方式,也就是不再以燒煤為主,而改用其他能源如核能、太陽能等。如此一來,根絕了大陸空氣污染和造成酸雨的污染源──燒煤;我們便可保留下那一片完美的「秋海棠」,使其永遠綠意盎然、生生不息。

參考資料:

1.陳鎮東 酸雨 《台灣環境保護》 第五期43∼51頁 1987年

2.C.T.Chen and E. T. Drake, Carbon dioxide  increase in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s and  possible effects on climate,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14:201∼235,1986.

3.C.T. Chen and J.J. Hung, Acid rain and  lake acidification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Ⅱ, 436∼442,1987.

4.J.W.Galloway, D. W. Zhao, J. L. Xiong and  G. E.Likens, Acid Rain: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a remote area, Science, 236:1559∼1562, 1987.

5.J.Harte, An investigation of acid precipit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Atmos  phere Environment 17:403∼408, 1983.

6.D.W.Zhao and B. Z. Sun, Air pollution and acid rain in China, Ambio., 15:2∼5, 1986a.

7.D.W.Zhao and B. Z. Sun, Atmospheric pollution from coal combus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3 6:371∼374, 1986b.

何麗如任職於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陳鎮東任教於中山大學海洋地質研究所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