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日期:1980、07 #期號:0127 #專欄: #標題:拭目以待聯考加考數學非測驗題 #作者:朱建正 |
|
拭目以待聯考加考數學非測驗題 繼國文有作文、三民主義有申論題之後,聯招會宣布英文加考作文及翻譯,顯然當局已經領悟到:電腦閱卷獨佔聯考的現狀,是應該而且是可以改善的。但是據報導,下年度聯招會主委張明哲校長所提的明年數學加考計算題一案,被教育部以一次不宜改太多的理由否決了。因為這是一種完全權宜政治的理由,我們根本沒有爭辯的餘地。所以我只想以一個一直熱心數學教育的數學專業者的觀點說幾句話。 電腦閱卷對聯考數學科有兩種基本的問題。一是甄別能力的問題,一是學生針對選擇題的反應產生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的問題。 誠如楊維哲先生指出的,電腦閱卷的瓶頸是它只能辨別(以數學科20道複選題為例)5×20個是或非。若把整張卡片全部使用,它也只能辨別5×60個是非。何況就實際情形而言,連這一百個是非都沒有有效地用到。 老實說八十分鐘如何測出學生的能力呢?因為有50年度入學考試數學科的震撼,而有大專入學試為甄別性抑或鑑定性之辯。客觀地說,它應該是絕對甄別性的,可是也有許多人一廂情願地要求它有鑑定的功能。主張甄別的人當然要求這八十分鐘的功能全部發揮,所以最好是落榜的人一律零分。主張有鑑定功能的人卻希望落榜的人也要有個幾十分,以免有學生放棄數學的念頭。其實,想讀一流大學的學生很少有人放棄數學的。現在的情形是,不管這八十分鐘利用得再好,被電腦一過濾,再好的設計也只有一百個是或非了。諸位讀者如果還不了解這一百個是非的限制有多大,可以想想,用一百個電燈泡的明暗來組成的影像有多實際就明白了。有一個嘲謔的說法,既然學生填志願那麼一窩蜂亂來,那麼分數的評定沒有準頭反而有助於冷門的院系,從而使人力資源的分配稍趨於合理些。可是電腦閱卷的另一大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的問題。 現在的大專新生原來的讀書方法,像一個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將老師送到他眼前的、經過精細肢解的知識,印到他的腦海中去,如果一次不能印得完整,就再來一次,直到完全滿意為止。當然,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這當中,還有連續不斷的考試來檢驗這種過程。雖然,自認不是笨蛋的人都知道,思考是學習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環,可是目前流行的數學,則絕對不以啟發思考為重。哀莫大於心死,有一個大學數學教授說,如果向學生保證數學入學試題一定從公布的一萬題中出來,則一定也有許多學生去背誦這一萬個解答。 學生經過多年來不動腦筋的訓練,一旦進入大學,便顯得格格不入了。以這樣的青年做為日益複雜的社會中堅,不出十年將成為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嚴重瓶頸。如果政府針對這種現象,而能將聯招的命題與評閱勇敢地作大刀闊斧的改革,則知識分子必將對政府的領導增加很大的信心。 大家都把升學競爭看成不可避免的壞事。其實,競爭是生命力、創造力的表現。最要緊的是要因勢利導,善用競爭的動力。日本有長久的升學競爭的歷史,少數學生也會因過度壓力而崩潰。但是整個看來,日本的升學競爭並未妨礙經濟文化的發展。法國巴黎的國立高等院校的入學競爭也極為劇烈,學生高中畢業後,往往需經一兩年的特別補習才能考上,但是人才輩出。 我在本刊本年一月號的「何謂新數學──兼談台灣高中數學課程的演變」中,亦曾強調台灣學生的數學平均程度比美國高,與日木、法國、英國接近。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劇烈的升學競爭,可悲的是,投機取巧的風氣太盛。校長帶頭,家長支持,老師賣力,總是訓練學生如何從欄下鑽過,而不是如何從欄上跨過。就這樣,學生花費了力氣,只有應付了考試。進入大學後,前一階段的努力不僅派不上用場,有時反而有反效果。當然,這並不是說,聯招的命題與評閱改進後,高中大學這個環節的問題就一掃而光了。因為主要的問題在於廢除以升學率作為辦學成績的主要依據,促使各校恢復他們原來的特色,並防止各種犯規的揠苗助長的競爭手段,好像將運動員打興奮劑一樣。 說來極為諷刺的是,在沒有使用電腦閱卷之前數年,大專入學試題已有四分之三為選擇和填充的測驗題了。那時台灣數學界的水準非常不整齊。年老的教授的數學程度,往往比不上大學剛畢業的助教。為了使誤改不致太嚴重,水準低者多改測驗題,較可靠者改計算證明題,如今由於各大學和國科會的支持,使大量的年輕留學生回國任教,以現在的人力來閱卷沒有問題。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朱建正現任教於台大數學系,本刊編輯委員。 |
|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