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1月265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92、01

#期號:0265

#專欄:一月紀聞

#標題:一月紀聞

#作者:

陽明醫學院微免所十周年研討會

南韓的G-7計畫

日本全球化計畫的進展

研究發展最活躍的大學

臭氧與氣喘

蘇聯科學家大出走

遮蔽的天空

 

 

 

 一月紀聞


陽明醫學院微免所十周年研討會

陽明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為慶祝成立十周年,特別在八十一年元月四日(星期六)於陽明醫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研討會。主題為: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生命科學──台灣經驗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將由楊照雄教授主講:「從台大細菌科的經驗看台灣微生物及免疫學未來的發展」;鄧哲明教授主講「本土性題材之研究經驗與展望」;張仲明教授談:「從陽明微免所之經驗看我國未來高科技人才之培育」;最後由劉兆玄校長主講:「科學發展的策略──兼談清華經驗」。會後並有博士班學生研究工作發表會及壁報展示。

南韓的G-7計畫

南韓政府正計畫於今年推動70億美金的研究發展計畫,其目標在使該國科技能力在2000年時達到世界工業先進國的水準。此一計畫的名稱訂為「G-7」,與「七國高峰會」(美、日、英、德、法、加、義七國參加)的名稱相同,因為南韓希望在下世紀初加入「高峰會」。

雖然要在2000年迎頭趕上工業先進國的水準,看起來野心大了些,但在過去三十年,南韓已發展了很好的科學與技術的體質。

目前南韓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資,約占其全國生產毛額的2%,但是去年底一個有關第七個五年經濟計畫的會議中,南韓內閣總理估計到1996年,科技投資將占全國生產毛額的3.2%(相當於153億美元)。

目前南韓共有五萬位研究者(約是日本的1/10),計畫到本世紀末要增為三倍。若然,則研究者占全民人口的百分比將接近美、日。

G-7計畫中有七項重點科技──半導體記憶體、電信的整合服務與數據網路(ISDN)、高解析度電視、電動車、智慧型電腦、抗生素與農化用品等及高級全自動製造系統。另外就是七項基本科技──新材料、新一代的運輸系統、生物技術、「環境修好」科技、新的乾淨能源、先進核反應爐及人機介面科技與自動機等。

主要研究將由附屬於科技部的一些研究所執行,特別是位於漢城的「韓國科技研究院」(KIST)及位於Daeduck科技城的「韓國科技高等研究院」。此外,民營企業及新成立的「韓國工業科技院」(一個協調產、官、學三方面資助市場導向研究的機構)都將支援。

南韓是否能達到所預期的目標呢?一位在漢城的西方科學官員說,他通常要把南韓政府引用的數字打折扣,才能獲得較實在的估計。然而,無論如何,南韓在大力推進科技發展是沒錯的。

南韓政府甚至考慮課徵「科學稅」,這也是史無前例的事。

Nature 1991年11月21日

日本全球化計畫的進展

在過去的五年中,日本的「全球化」科技發展計畫已經顯示了穩定的進展。日本人稱其為「全球化」是期望能和歐美的科學家並駕齊驅,同時呼籲幾個重要的政策性發展目標。根據日本科學技術廳的評估,日本將在全球的資源缺乏、資金短絀、環境惡化及人類污染四大問題上,扮演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角色。其實這些困難在1970年代已露端倪,但1980年代全世界恣意攫奪,所有弊端將在1990年代全盤地暴露出來。由於問題龐大,亟需工業界多邊合作,集中高科技來解決。

但一份白皮書中指出,日本要扮演有效的合作伙伴,必須先在國際先進研究社群中占有一席之地,並且尋求與其他領導國家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與遊戲規則,為其未來科技塑造牢固的架構。同時日本應:一、提高國家研究經費(目前80%來自工業界);二、提高日本研究在國際的知名度及被引用的機會,則英日文的翻譯工作是重要的關鍵;三、日本必須在實驗室中注入自己的風格,並且營建自由交換心得及意見的環境;四、改進設備及居住條件,以吸引研究外國人員來到日本,事實上這一方面已大有改善。

在建立共同規則及價值方面,日本經常有侵犯財產權的司法訴訟,顯然應表現更佳的政治及經濟合作誠意。報告中建議歐、美、日應各就其科技水準作一全盤調查,期能建立彼此的了解,消除衝突。西方常以為日本成功的商業,是由於日本政府支持工業研發,實際上日本1.2%的政府支助遠遜於美國的33%,不過一些日本國家實驗室對工業有突破性的幫助。目前國外的科技知識仍大量流入日本,而且日本留學歐美的比例,比歐美研究人員去日本的多。但是情況已在轉變,愈來愈多的私人企業派員前往日本,學習生物科技及智慧型製造系統。

Chem. & Eng. News 1991年10月28日

研究發展最活躍的大學

學術界的人在茶餘飯後總喜歡說東道西,比較那個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為了公平起見,亞利桑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最近發展出一套「研究活動指數」的計算方式,把每個學校所有的研究經費,除以學校全時的教授和工程師。結果排名如後:1.科羅拉多大學、2.史丹福大學、3.德州大學癌症中心、4.加州理工學院、5.華盛頓州立大學、6.洛克菲勒大學、7.麻省理工學院、8.卡內基-美隆大學、9.約翰霍浦金斯大學、10.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Science 1991年11月15日

臭氧與氣喘

最近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Zamel教授,提出一份十分有趣的研究報告,他發現城市地區空氣污染中的臭氧濃度與引發氣喘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臭氧是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氣體。在大氣層上空,它扮演屏障地面,免除過度紫外線照射的危機,但在一般城市,它是由污染空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經陽光中紫外線照射而形成。

臭氧會傷害呼吸道的上皮細胞,但氣喘病人如果直接暴露在臭氧下,並不會增加病人氣喘的程度。所以加拿大的研究結果顯示:臭氧一定和其他的空氣污染物共同作用,引起氣喘的。很可能是,臭氧可以增加病人呼吸道對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的敏感度。目前在許多美國的大城市裡,臭氧污染的程度往往比其他四種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鉛和固體懸浮物,更嚴重。這對氣喘病人也許是個應注意的警訊!

The J. of NIH Research 1991年十月號

蘇聯科學家大出走

隨著蘇聯的淪亡,知識分子遭遇空前的災難。在去年十一月二十日,蘇聯中央八十個部會的經費已無著落。許多大學及工業界的研究機構都必須暫停研究並裁員。

以莫斯科大學為例,該校有8,000位教授、講師及研究人員;5,000位博士研究員及25,000位學生,已面臨財政崩潰。十一月二十日,校方決定要求俄羅斯政府接管該校作為自主且自治的一個機構;然而同時,校長也聲稱「需要國際援助」。

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已掌握了蘇聯科學院以及所有其屬下位於俄羅斯境內的機構及設施。以前蘇聯科學院是一菁英組織,未來將是一「民主」的機構。裁員及裁撤在所難免。

可預料在不久的將來,蘇聯的科學家將大量出走。事實上在去年一年內,564位蘇聯科學院屬下各機構的研究人員已經離開國境,比1989年多了兩倍。相反的,沒有一位外國科學家進入蘇聯。

有許多蘇聯科學家在邀請之下,進入發展中國家協助發展高級科技。這些國家包括希臘、澳洲、埃及與巴西。

Nature 1991年12月5日

遮蔽的天空

菲律賓的皮那土波火山於今年七月發生猛烈的爆發,估計其噴發的岩漿約有2∼3平方公里,並挾帶大量的含硫氣體。震撼的火山活動雖已逐漸平息,但其留下的餘響卻正在地球上蔓延。

火山噴發會造成地球氣候改變的看法已持續兩世紀以上,但一直到1970年代才證實:火山噴發至平流層的雲氣主要是由微米大小的硫酸滴組成,而非過去認為的火山灰塵。此發現提醒了科學家注意到,硫在火山影響氣候的機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硫存在於岩漿有兩種狀態:HS-(還原態)和SO-3(氧化態)。在中洋脊的熔岩屬還原條件,硫溶於岩漿僅0.2wt%;而在隱沒帶,由於海板塊與海水水合,當下潛至100公里左右,海水會釋放出至上覆地函部分,造成部分熔融。皮那土波火山噴發的岩漿即屬後者型式。由於含水量高,使它具爆炸性的噴發特性;而它的氧化態條件,也使噴發的產物浮石含有硬石膏(CaSO4)的結晶;同時硫的溶解量可超過0.5wt%,因此這種型態火山噴發的氣體中,將含更高的硫成分。

原本存在於岩漿中的含硫氣體,一旦升至平流層中,就會轉換成「硫酸氣溶膠」,由於其散射效應及吸收太陽輻射的結果,造成地表的冷卻。科學家們預測,這次皮那土波火山噴發在北半球形成的火紅日落景象,將使得1992∼1993年全球的氣溫下降0.5℃,此變化趨勢正好可與溫室效應相抗拮。

科學家們除了研究現今的火山噴發外,還企圖從地質紀錄去探討過去的火山噴發遺跡,以期能找到古氣候變化的一些蛛絲馬跡,而放眼未來,則是如何能掌握那種火山有潛能會噴發大量含硫氣的岩漿,而改變地球氣候。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極欲突破的目標。

Nature,1991年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