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37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89、9

#期號:0237

#專欄:科學快訊

#標題:LEP運轉成功對物理界之衝擊

#作者:葉淑卿

   

圖一:L3物理組,探測器系統剖示。

圖二:電子、正子在LEP內碰撞瞬間之狀態。溫度:太陽表面溫度的4千億倍時間:宇宙最初形成之第10-19





 

 

 

LEP運轉成功對物理界之衝擊


當粒子加速器LEP(Large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開始運轉了兩個星期,而於八月十三日凌晨得到Z粒子(弱作用之中性媒介)的消息,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傳出,舉世科學家莫不為其初步成功感到興奮。本人曾經參與LEP計畫兩年七個月之久,更感到高興,而且還欣慰不已。

LEP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最高的電子-正子環形加速對撞器,其周長27公里,埋於瑞士與法國交界之地下50公尺處,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負責建造,歷時八年,造價13億瑞士法郎(約8億美金)。LEP計畫有四個實驗組,其中最大之一組為L3實驗組,負責人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筆者即曾在L3組參與緲子探測器之製作。整個L3探測器系統(見圖一)包括:磁鐵、緲子探測器(themuon spectrometer)、強子能度計(the hadron calorimeter)、電磁能度計(the 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及頂點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均體積龐大,構造複雜,鑑別率非常高。它們被安置於地下50公尺,環繞著LEP四個對撞點其中之一,作圓柱形排列,以探測由電子、正子碰撞後能量轉移而產生之新粒子。

第一期LEP計畫為電子、正子質心能量達100GeV,由於電子與正子束之高強度(luminosity,∼1031cm-2sec-1),碰撞後每天可以產生數千個Z粒子,統計誤差非常小,可以精確測量Z粒子的質量(Mz)和寬度(Γz,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來驗證標準模式(standard model),並且希望藉此由Z粒子蛻變產生之輕子對(lepton pair,e e)或夸克對(q q),能發現新的粒子,並找到尚未被實驗證實的頂夸克(top quark)。

第二期LEP計畫,為電子、正子質心能量達到200GeV,此時電子、正子碰撞時之狀況,為模擬宇宙剛形成時之大霹靂(Big Bang 見圖二),藉此可以探討構成宇宙之最基本粒子。目前被視為基本粒子的輕子和夸克,若具有內部構造,經此可以找到答案。

LEP計畫的最重要目標之一,是尋找粒子質量的來源──希格斯(Higgs)粒子。高能物理理論,認為一般粒子之所以具有質量,是因為它和希格斯粒子作用的結果,這是目前高能物理界最熱門且最重要的話題,而希格斯粒子尚未被實驗證實。

以上為LEP計畫預期達到的目標,如今Z粒子的偵測工作旗開得勝,相信這些目標不久會逐一達成。

又誠如丁肇中所言「由於高能物理的理論還不完全,經由實驗很可能發現一些理論上沒預期到的現象。」

所以,LEP運轉成功而向新能量領域拓展的結果,將會為物理界展開一片新氣象;比如:什麼是構成自然界最基本的結構?有多少種夸克和輕子存在?還有什麼是物質的起源?這些新的物理知識,將可在這個實驗中得到答案。

LEP計畫的成功,除了有優良的LEP對撞器之外,尚需有良好的探測器以資配合,電子、正子對撞後產生之新粒子,全依賴探測器系統的偵測及鑑定,因此探測器的設計與製造,全由物理學者與工程師配合,來總負其責。例如L3組之探測器系統的製造,即網羅了13個國家,四百多位物理學者(來自世界各地三十多所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參與,其造價約2億瑞士法郎(約1.2億美金)。建成後又經過不斷測試與改進,歷時六年才完成;所以此次Z粒子之順利取得,證明了探測器系統的設計與製造頗為成功。由於要求探測器的高準確度,因此連帶提升了目前工業界的精密度及技術。

總之,LEP運轉成功,不僅在物理界提供嶄新面目的遠景,並且也促成工業技術的提升。

我們都知道先進的物理是基於理論與實驗的互相驗證才能達成。環顧國內高能物理界,由於實驗環境的欠缺,造成實驗人才的不足,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失,國家應極力贊助培訓實驗人才的計畫。可藉參與國際合作實驗計畫,得以進入國外第一流實驗室(如歐洲的CERN、美國的費米實驗室等)工作,獲取最先進的實驗知識與技術,從而彌補國內實驗環境的欠缺。

近年來亞洲國家如日本的KEK高能物理研究機構,首先於1987建造了30 GeV(max. beam energy)的電子-正子對撞器;接著中國大陸的北京高能研究所,也於1988年完成了2.8 GeV的電子-正子對撞器。台灣若想將來在國際高能物理界躋上一席之地,該如何進行呢?實值得國內物理界同仁及主持國家科學發展的機構深思!!

葉淑卿任教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