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16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87、12

#期號:0216

#專欄:高溫超導體專輯

#標題:遠景璀璨的高溫超導體

#作者:吳秉天

超導研究的歷史

高溫超導的應用

尚待克服的問題

後發先至

   

:超導體成了電子實驗室中的新工具。

 

 

 

遠景璀璨的高溫超導體


超導體在電流通過時不會產生電阻,這種物理現象如能善加利用,許多的工業產品將為之改觀,其衝擊力將會引發第二次的工業革命。但時至今日,超導材料的商業應用及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這是因為這種超導特性必須在極低的溫度下,才能顯現出來。

超導研究的歷史

自從1911年荷蘭科學家翁納斯(Onnes)發現,金屬汞在4.2K時成為超導體以來,許多固態物理學家無時不以提升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Tc)為志事,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超導材料(Nb3Ge)的臨界溫度只提高到23.2K,使得人們對超導材料的期許日見衰減。然而由於研究人員的執著,終在1975年杜邦公司的史萊特(A. Sleight)等人,發現了一種有混合電價的化合物──鋇-鉛-鉍氧化物(BaPb1-XBixO3)──是超導體。雖然它的Tc只有13K,卻是一種突破,給超導材料帶來了一個新的方向。

1986年春天,瑞士IBM公司的貝德諾茲(J.G. Bednorz)與穆勒(K. A. Müller)發現鑭-鋇-銅氧化物(La-Ba-Cu-O系統)在35K出現超導性質,因而導致了朱經武教授於今年初發表了釔-鋇-銅氧化物(Y-Ba-Cu-O)超導系統。它98K的臨界溫度,超越了液態氮的沸點77K,其重大意義在使用液態氮冷卻的超導體,其利用價值將千百倍於液態氦冷卻者。因為高於77K後,就可用液態氮來冷卻超導系統,液態氮之價格較液態氦便宜很多(液態氦每公升為11美元,而液態氮僅需0.22美元);同時可簡化低溫容器及液化機,降低操作費用。超導材料之廣泛工業應用,已不再是鏡花水月,遙不可及了。因此,此項新材料之發現,預期將如同半導體材料之出現,勢必引起一次工業革新。

目前所使用的傳統合金超導材料(鈮鈦合金),必須使用液態氦冷卻系統,雖然價格昂貴,但超導體有電阻為零、具反磁性、能載大電流與耐強磁場,以及具約瑟芬遜介面(Josephson junction)效應等多項特性,應用範圍仍然十分廣泛。全世界現有商用規模之超導體製品有:分析用之核磁共振儀(NMR)、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磁選機及研究設備中之超導磁鐵等,共有約3.3億美元之市場。

高溫超導的應用

高溫超導材料之發現,由於其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專家們對其未來發展潛力皆持樂觀態度,甚至預估在1990年,即有商業化產品問世。因此超導化之革命可能隨時展開,一旦高溫超導應用技術開發成功,勢必對能源、交通運輸、電子資訊、生醫、太空及海洋工業產生重大影響。現將其對各重要產業之應用分述如下:

一、能源方面

如果臨界電流密度與鈮鈦合金超導線(106A/cm2)相同,且能在常溫下操作,可應用於大容量直流送電系統。即使必須使用液態氮(絕對溫度77K)亦具實用價值。應用範圍包括:(一)輸配電系統;(二)超導發電機/電動機;(三)國際海底超導電纜;(四)能源儲存系統;(五)核融合系統及(六)高能粒子加速器。

二、交通運輸方面

液態氮價格便宜,可應用於磁浮列車及電磁推進船。如有常溫超導材料出現,則應用更可擴及汽車零件(如超導化馬達、發電機、離合器及剎車器等)。應用範圍包括:(一)磁浮列車;(二)電磁推進船;(三)汽車應用。

三、電子資訊方面

使用高溫超導體如能形成薄膜迴路,則可使用比砷化鎵積體電路消耗更低電力、且又高速的約瑟芬遜元件。另因超導體陶瓷組成之改變,可使超導體變成導體、半導體或絕緣體,因此具三次元構造和功能之元件將會實現。應用範圍有:(一)電子儀器;(二)大型積體電路周邊配線;(三)約瑟芬遜元件和超高速電腦及(四)通信及磁場屏蔽。

四、生醫方面

利用原來的鈮及鈮鈦金屬超導體製成的商品有,超導量子干涉磁矩儀(SQUID)及核磁共振顯影儀(NMRI)。應用新超導體可以大幅降低價格,促進產品普及。如能開發出常溫下的超導體,則可開發體內型SQUID。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如:(一)SQUID及(二)NMRI。

五、太空及海洋方面

使用超導體之紅外線感測器,其波長範圍較現用之硫化鉛或銻化鎘等為廣,感度也高。此外,常溫超導電力電纜與光纖複合而成之電纜,可作為海底資源探採與光纖用中繼器之電力供應。應用範圍如下:(一)紅外線感測器;(二)光、電力複合電纜及(三)低雜音微波檢波器。

尚待克服的問題

超導體之應用已如前述,範圍極廣,但製造技術及工程上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陶瓷超導材料與傳統合金比較,無論是材料成型、製程技術及加工技術,皆有顯著不同。尤其在機械性質方面,陶瓷超導材料遠遜於傳統合金超導材料。

因此目前在超導體基本研究方面,應加強材料之安定性與重製性,提升其臨界電流密度(必須達到104∼105A/cm2才具實用價值),並探討超導機理及理論。在應用研究方面,則應開發加工製程技術(包括超導線、超導薄膜與厚膜之製造技術),改善材料及機械性質與溫度安定性,解決能量轉換、磁場遮蔽化使用安全等問題。一旦解決上述各種困難,則超導之新時代即將來臨。

超導體材料及其應用是我國材料科技發展計畫中長程目標之一。過去數年中,國內許多研究機構對於精密陶瓷之粉體製造、製程、加工及性能測試等技術方面,已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尤其工業技術研究院更將這些技術積極推廣至民間工業,可奠定未來超導工業發展的基礎。至於原料方面,雖然國內稀土元素儲量有限,但已具備精煉基本技術,如鑫海稀土公司即有提煉稀土元素之能力。再加上國內不乏優秀的高科技人才,如能加緊研究腳步,配合周詳的研究計畫,應可爭得與其他先進國家齊頭並進之機會。

但國內所面臨的隱憂,是欠缺高科技系統應用的設計能力,例如即使能製出超導電子元件,卻無法設計出超高速電腦系統;有了磁鐵元件,卻沒有製造磁浮火車或電子儀器的能力。因此,我國發展高溫超導體應用研究,尚有許多障礙有待解決。專家認為超導體的商業應用,可能在五至十年之後,如何在這段時間內建立國人自行設計高科技系統的能力,亦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後發先至

高溫超導材料之發現舉世矚目,先進國家均紛紛加入競爭行列中,預計今年底全世界將至少有六百個研究群參與;除基礎與應用研究外,尋找室溫超導體新材料之情勢又風起雲湧,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美國與日本甚至將此項科技研究列入下世紀主要國家發展目標之一。科學家認為,它與人類未來生活方式和社會型態,都有關聯,此乃世界各國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欲在超導戰中獲得勝利之主因。

我國在超導體研究上所投入的人力與經費遠遜於美、日各國,甚至無法與其中個別公司比擬。但是,國人不必「妄自菲薄」。日本發展矽半導體工業,起步較美國晚了十年。但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在政府與民間工業全力配合發展下,目前日本矽半導體工業及技術已超過美國而執世界之牛耳。欲將國內研究提升至國際水準,超導體研究開發工作是一個開端,期望全國有關研究機構及工業界妥善規劃,配合政府長期人力與經費之支援,發展國人自主的材料系統及超導使用技術,為我國未來的工業發展,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吳秉天任職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材料所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