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日期:1980、07 #期號:0127 #專欄:中國近代科學史 #標題:哥白尼學說在中國 #作者:陳勝崑 .前言
.圖一:英國製造,可表演太陽中心說的「渾天合七政儀」。運來中國後,卻遭深鎖內宮。 .圖二:1859年,李善蘭和偉烈亞力合譯的「談天」一書,詳細介紹哥白尼學說,圖為「談天」一書之凡例。 |
|
哥白尼學說在中國 李約瑟(J. Needham)博士的鉅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堪稱為一代偉大的著作,對於中國傳統科學有一番詳盡的介紹與批評,可惜他的論述大都止於十六世紀;至於十六世紀以後,西洋科學的東來,及中國人致力於近代科學本土化的奮鬥過程,李氏未曾敘及。筆者有鑑於此,乃多年來由海內外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寫此「中國近代科學史」專欄,盼藉這一系統歷史的回顧,找出近代中國發展科學的癥結,為未來指出一個方向。 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後,科學觀點的第一次重大改變,是哥白尼(N. Copernicus)完成的。他把行星運動的座標參照系由地球移到太陽上,肯定太陽是恆定不動的,而地球則繞著太陽公轉。他打破了西方千年以來流傳的托勒密(Ptolemy)體系,建立了新的 宇宙觀,不僅是天文學史上的重大革命,也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信仰。 哥白尼的學說在歐洲造成思想的解放,其流傳中國的經過及影響如何?以下我們次第討論。 明末清初,到中國來傳教的耶穌會,其本身就是反對宗教改革的組織,這些傳教士來中國時,並不介紹哥白尼的學說,而介紹第谷(Tycho)的體系。第谷是丹麥天文學家,在哥白尼之後,於1582年提出一個折中的體系,以調和哥白尼學說和聖經的矛盾。他的學說提出地球仍位居宇宙中央,太陽、月亮、恆星繞地球運轉,而五大行星則繞著太陽運轉。事實上,這仍是一個地球中心體系,但在測定行星的視運動時比托勒密體系準確一些。 第谷的這個體系,在歐洲影響不大;在中國卻由於傳教士的宣傳,在很長時間內起了支配作用。明崇禎二年(1629年),在徐光啟(1562∼ 1633年)、李天經(1579∼1659年,徐光啟死後由他接替)的領導下,北京組成了百人的曆局以修訂曆法,請了傳教士羅雅各(1593∼1638年)、湯若望(1591∼1666年)等參加編譯天文書籍。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共編書137卷,稱做「崇禎曆書」。此書理論部分主要由羅雅各和湯若望編寫的,他們並不以哥白尼的學說,而以第谷的體系和計算方法作為標準,並且說:「從來西洋言術大家,托勒密以後,第谷一人而已。」 這篇介紹第谷體系的著作,叫「五緯曆指」。其中畫了兩幅圖,一幅是托勒密體系,叫「七政序次古圖」;一幅是第谷體系,叫「七政序次新圖」。其實傳教士帶來中國的書籍中,還是有介紹哥白尼學說的。現存北平北堂圖書館的有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北堂藏書1385號),刻卜勒的「哥白尼天文學概要」(北堂藏書1897號),不過傳教士們卻私而不傳。 傳教士不介紹哥白尼的學說,已是中國天文學發展的不幸了,但這還只是事情的一面,中國有一些守舊派,連第谷的體系也不願接受。有一位四川生員冷守中,他要求用邵雍的先天象數代表作「皇極經世」來製定曆法;另一位河北耆儒魏文魁,到了十七世紀,還不承認大地是一個圓球。守舊人士甚至阻撓「崇禎曆書」的出版,到了清朝,才改名「西洋新法曆書」出版。 「西洋新法曆書」出版後,在一段長時間內一直是權威性的著作。但是,即使不談宇宙理論,第谷體系對於表述天體視運動,誤差也是很大的。明末清初的民間天文學家王鍚闡就以第谷體系為基礎,自己推導出一組計算行星位置的公式,其準確度較前人為高。王錫闡對於外國科學技術能夠持批判接受的態度,所以他有傑出的成就。但由於第谷體系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所以不久就被歷史發展的進程否定了。 「西洋新法曆書」中還是提到了哥白尼的名字,但是傳教士們不正面介紹哥白尼的學說,而採取了歪曲的手法。例如在「曆法西傳」一篇,湯若望說:「哥白尼在多祿某(註一)後四百餘年(註二),言多祿某法雖備,微欠曉明,乃別作新圖,著書六卷。第一卷,天動以圓解………。」湯若望不說托勒密的不切實際,卻只說他「微欠曉明」,於是一場翻天覆地宇宙觀的革命,變成只是計算方法的改革。另外湯若望還為「天體運行論」第一卷加上一個標題──天動以圓解,這一來,哥白尼變得也是主張地不動而天動了。湯若望還把托勒密和哥白尼的體系「合二而一」,他說:「西滿(1548∼1620年)在哥白尼之後,嘗證哥白尼、多祿某二家之法,更相為用,其理無二。」「麻曰諾(1555∼1617年)取哥白尼測法,更為多祿某之圖,益見其理無二。」於是哥白尼學說更無法以完整面目出現在國人面前。一直到十八世紀中葉,哥白尼體系誕生已兩百年,羅馬教會也已宣布解除對哥白尼著作的禁令,傳教士們仍不介紹完整的哥白尼體系,及由此衍生的刻卡勒定律。 1730年7月15日日食,用第谷方法算出的北京見食食分為0.94,與觀測不符;而用刻卜勒定律計算的結果是0.82,與事實相符。於是當時任清政府欽天監監正的傳教士戴進賢(1680∼1746年),乃正式採用刻卜勒定律。乾隆七年(1742年)在他參預下寫成的「曆象考成後編」一書,介紹了刻卜勒定律,可是他仍然把地球放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靜止不動,而沿著橢圓軌道繞地球旋轉的卻是太陽。 這時候在歐洲,太陽中心說已成了公認的理論。十八世紀初年,英國製造的兩個表演太陽系結構的儀器,一個叫「渾天合七政儀」,一個叫「七政儀」,這時傳到了中國。前者還配有鐘錶機械,可以自動表演地球和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這兩個儀器至今還保存在北平故宮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版的「 皇朝禮器圖式」也著錄了這兩件儀器。這時法國傳教士蔣友仁(1715∼1774年)向乾隆皇帝獻了一幅名叫「坤與全圖」的世界地圖,世界地圖四周,配以天文圖和有關的說明文字。內容大體是: 一、托勒密體系是錯誤的。第谷和瑪爾象(註三)的理論,雖有可取之處,然皆不如哥白尼的正確。刻卜勒、牛頓、卡西尼、肋莫尼等著名天文學家,都是它的擁護者。 二、哥白尼學說初聽起來,人都覺得不可信,這是因為把認識停留在表面現象上的緣故。他並列舉了三點理由來解釋地球運動的可靠性。 三、介紹刻卜勒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四、介紹了歐洲天文學的一些新發現,如:地球是個橢球體;行星和衛星都有公轉和自轉;太陽也有自轉等。 但是這幅「坤輿全圖」卻被鎖在深宮禁院中,並沒有與中國民眾見面,因此也無法教育民眾關於天文方面的知識。兩個表演哥白尼學說的儀器,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又過了三、四十年,已經是十八世紀末了,才由參加過「坤輿全圖」文字潤色的錢大昕(1728∼1804年),把當時的稿子定名為「地球圖說」加以出版。錢大昕又命學生李銳(1768∼1817年)按照文意補繪了兩幅地圖和十九幅天文圖,附在書後。這時候,中國民眾才得以接觸到哥白尼學說,也有了較正確的宇宙觀,但已經是這門學問問世之後兩個半世紀了。 不幸的是,錢大昕把哥白尼學說作為計算天體運動的方法,根本抹煞了它在認識世界方面的意義。他說:「本輪、均輪本是假象,今已置之不用,而別創一橢圓之率。橢圓亦假象也。但使躔離交食,推算與測驗相準,則言大、小輪可,言橢圓亦可。」(註四)照錢大昕的說法,刻卜勒在周密地研究行星運動的規律後,所得出的橢圓軌道竟是假象,只知本輪、均輪具有同樣意義,這樣還有什麼科學真理可言。 哥白尼的學說好容易介紹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並不以為這是較新、較合理的學說而誠心接納。為「地球圖說」寫序言,且通曉天文學的阮元也貶低哥白尼學說的意義。他說:「是說也,乃周公、商高、孔子、曾子之舊說也,學者不必喜其新而宗之。」(註五)他在「疇人傳」裡批評太陽中心體系是:「上下易位,動靜倒置,則離經畔道,不可為訓,固未有若是甚焉者也。」(註六)另一位中國學者戴熙(1801∼1860年)也寫了一本「圜天新說」,以攻擊哥白尼學說。 由以上事實可見哥白尼學說傳入中國時,歷經多少艱難,引起多少人的論戰。但西方思潮不斷地湧入中國,中國的有志之士也紛紛向西方尋求科學真理。 通曉洋務的學者魏源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編輯了一本「海國圖志」,譯載了好幾篇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文章,其中並有地球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的圖(註七)。咸豐九年(1859年),李善蘭(1810∼1882年)和傳教士偉烈亞力合譯了英國天文學家赫胥爾(1738∼1822年)的「談天」(原名「天文學綱要」)。「談天」一書把哥白尼,經刻卜勒到牛頓,對於太陽系結構及行星運動的認識說得很清楚。 「談天」和其他一些通俗天文、地理書籍的相繼出版,使得地球繞太陽運動的真理已深入人心。雖在光緒四年(1878年),有一位叫呂吳調陽的人寫了「談天正義」一書,攻擊「談天」裡的理論,但已沒有多大影響力了。繼李善蘭之後,另一位學者王韜(1825∼1897年)繼續介紹西方的天文學說,他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做了兩件工作:一是寫了一篇「西學圖說」,用最新的天文學成果,發明哥白尼學說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是翻譯了一本「西國天學源流」,說明行星循橢圓軌道運動,乃是萬有引力的作用。他並且強調歷史是不斷前進的,後人總要超越前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葉瀾編出歌謠──「天文歌略」: 萬球回轉,對地曰天。日體發光,遙攝大千。 地與行星,繞日而旋。地體扁圓,亦一行星。 繞日軌道,橢圓之形。同繞日者,側有八星。 這首歌謠概括了哥白尼學說的基本內容,顯示哥白尼學說已經深入中國人心了。 註一:即托勒密。 註二:應為一千四百餘年,此處湯若望說錯或筆錄錯誤。 註三:瑪爾象是西元五世紀左右的人,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第一卷第十章中曾經提到過他。他認為地球每日自轉一周,日、月、恆星繞地球轉,而行星則繞太陽轉。第谷體系近似瑪爾象的理論,但是第谷不承認地球有自轉。 註四:錢大昕「與戴東原書」,收在「潛研堂文集」卷三十三。 註五:阮元「地球圖說」序。 註六:阮元「疇人傳」卷四十六。 註七:魏源「海國圖志」卷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九、一百。 陳勝崑現任醫師。 |
|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