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05月221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88、05

#期號:0221

#專欄:地球科學教育專輯

#標題:我國地球科學教育的現況與檢討

#作者:李春生

大專聯招不考地科的流弊

地科教材的適切性

師資問題

教學環境

表一:目前高中自然科學課程結構。

表二:我國中學(包括高中、國中)地球科學課程標準或教材內容之比較。

 

 

 

 

 

我國地球科學教育

的現況與檢討


民國六十一年,我國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首將地球科學納入高中自然組學生必修課程之內。我們暫稱此為前一階段之地科教育。可是先後經過六十六年及七十年台灣省「高級中學科學教育實施成果評鑑及追蹤評鑑」、七十二年台北市之「七十一學年度中學科學教育評鑑」及七十四年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委託研究之「我國基礎科學教育現況研究」的評鑑及研究結果,均發現此前一階段之地科教育,少有正常教學的情況,況且此前一階段之地科教育全無實驗教學活動之安排,所以可說非常失敗。

針對此前一階段之地科教育及教材,也早在政府進行評鑑及現況研究之前,已有許多專家在科學月刊上為文加以評論。譬如有王其允等的「評高中地球科學教科書」(參閱科月62-9月號p. 43),洪秀雄的「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兼評現行地球科學教科書」(科月68-4月號p. 12)、「對高中地球科學教育的期望」(科月68-5月號p. 11)、「再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科月68-6月號p. 72),張石角的「『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讀後」(科月68-5月號p. 67),黃武良的「地質學是什麼?」(科月68-5月號p. 71)及陳哲俊的「地球科學是什麼?」(科月68-7月號p. 73)。

七十二年七月又重新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也同時重新設計了地科之課程與教材,將為時一學期之基礎地科納入高一學生必修課程之內;而為時各一整年之地球科學(一)及(二),則列入高二及高三學生自然科學選修科目之中(見表一)。教材則由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所召集的地球科學教材編輯小組成員,編有基礎地科及地球科學第(一)、(二)、(三)、(四)共五冊教科書,基礎地科及地球科學第(一)、(二)、(三)、(四)冊共五冊實驗手冊與基礎地科及地球科學第(一)、(二)、(三)冊共四冊教師手冊,供做教學之用。七十二年修訂的課程教材,從七十三年度起(即七十三年九月)全面實施,到去年六月為止,已完成頭一個三年輪迴,現在正是再度評鑑此後一階段,即我國當前地科教育的恰當時機。

對目前高中自然科學各科課程及教材,在科月77-2月號「當前中學科學教育問題討論會」紀錄中,已有初步檢討。現在擬另闢一專輯,專門深入討論地球科學方面的問題,我樂觀其成,並撰寫此文予以呼應。

大專聯招不考地科的流弊

從六十六年「台灣省立高級中學科學教育實施成果評鑑報告」中,建議教育部於三年內將地球科學列為大專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或可在目前應考科目(如物理)中,增列若干分數作為地球科學命題,但迄今毫無回響。

其實根據七十三年九月出版的「高級中學新課程實施後大學各學系組對數學及自然學科各科入學考試科目之意見調查報告」,在回收之403份答卷(回收率=80.9%)作分析:

一、絕大多數系組贊同,無論是志願文、法、商、理、工、農、醫科學生都要考「基礎科學」。

二、反對考「基礎科學」之理由,大都是「基礎科學」中所分三科(即基礎理化、基礎生物及基礎地球科學)的選擇問題,尤其認為已選考物理、化學者不必再考基礎理化,選考生物者不必再考基礎生物。不過上述加考「基礎科學」之建議,終為大學聯招委員(大學校長)和教育部所否決。於是,基礎科學在若干學校有「不開課」或不認真授課的情形,這種情形也就是人所周知的「大學聯招領導中學教學」(詳見吳大猷:蜻蜓憾樹談聯招,七十七年一月十日聯合報副刊)。即使在去年年底(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科月舉行「當前中學科學教育問題討論會」上,學物理的王亢沛先生對於加考「基礎科學」也持反對的態度。他反對的理由主要是恐會加重學生負擔。於是我才恍然大悟,「惟恐增加負擔」就是大專聯招不考「基礎科學」的主因。因為考基礎科學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也會增加「聯招會」之招生作業負擔。

其實主張不考「基礎科學」的最好理由,我認為乃以「既然已選考物理、化學、生物,實在不必再考基礎理化及基礎生物」為佳,因圍牆上的確不必挖大小二洞,以便讓大狗及小貓通行無阻一樣。如果用「加重」負擔,此一說詞,我就想到它的反面,大家何不來「減輕」學生負擔,於是大家來主張物理或化學或生物不考,如此一來,豈不大大減輕學生負擔。萬一堅持物理、化學及生物太重要,非考不可,那就顯現各學門的本位主義太強。也就是捷足先登上聯考應考科目行列的人理應想想:憑「加重負擔」此一說辭,就能反對加考其他尚未列入聯考的科目,這樣的想法是否合理呢?

目前大專聯招也決定不包括「商科數學」所以「商科數學」之處境跟「地球科學」幾乎落得一模一樣的下場。當大家都是屬於淪落人時,我發覺每次跟學數學的人溝通大專聯考到底應該包括那些科目時,都比跟自然科學中的生物、物理、化學的人來得容易一些。說真的,我們很希望博得其他自然科的人的同情,大家齊來主張「基礎科學」要考,因為在此前提下基礎地球科學才能列入聯考科目之中,如此高中地球科學教育可能稍為會走上「正常化」之路。目前因為高中聯招自然科學科中要考地球科學,雖然只占其總分140分之區區20分而已,但國中地球科學上課情形就相當上軌道了。高中地科教育與國中地科教育之迥然有別,毋寧又是「聯招領導中學教學」之一明顯例子罷了。

目前由於大專聯招不考地球科學,所以除了高一必修之「基礎地科」尚屬正常外,高二及高三列為選修科目之「地球科學」(一)及(二)之選修情形很不理想,所以在七十六學年度內,全國各高級中學選修地科(一)及(二)的人數為零。在此之前一年(即七十五學年度內)曾由教育部下達之行政命令,要求全國十所實驗學校各開至少一班地球科學(一)或(二)之課程,否則這一套地科新教材,還真正難逃束之高閣的命運。試想政府花費昂貴金錢所編的整套供作高二及高三選修地球科學的教材,幾因聯招不考,無人選修而閒置一旁,是多麼令人心痛的結局。也讓所有參與編書的人油然興起何必當初之嘆。

地科教材的適切性

討論當前高中地科教材適切性,顯然與下列四項息息相關:一、學科的本質(即地科知識);二、學生心智發展,包括能力、經驗需要和興趣;三、社會需求,包括現實需要和變遷需要;四、可行性。目前師大科學教育中心,已完成全國十所高級中學科學課程及教材實驗學校之學生,對課程及教材意見調查研究報告(七十五年十二月編印)。其中有關基礎地球科學部分之結論是:一、一般認為教學時間不足;二、在全書十四章中以第七章古生物及第九章地殼變動稍嫌難;三、除師大附中實驗教學尚稱正常外,其他各校均未進行實驗教學,目前新版76年版之第七章已由本人改寫成「化石」,而第九章也由另外的人改為「板塊運動」,內容均有所簡化。

另外,目前師大科教中心也已經回收十所實驗學校選修地球科學(一)及(二)之學生及授課老師對課程及教材意見。初步分析結果:學生認為分量太多的與中等的約略相等,但大都認為文字繁瑣艱深,尤其以第一冊及第三冊為甚。有趣的是聯考考地科之對地科教學正常化有無幫助,學生認為無關的多,但老師都認為息息相關的多。一般學生對地科學得不好,大都怪自己不用功,其次才是怪書編得不好或老師教的不好。當然大家會批評由師大科教中心編寫,又由自己評鑑此套地科教材之適切性,怎麼會有客觀性。還好目前高中科學課程評鑑正由教育部積極推展實施中,我們願拭目以待此評鑑結果。不過,我個人感覺到,中華民國的中、小學地科教材內容有連貫性(見表二),但略欠缺考慮學生心智發展,例如小學的天文教材比國中煩瑣困難太多了。

師資問題

從七十六年十月師大科學教育中心出版之「中學科學師資人力結構研究報告」中,看出目前高中受聘的地科教師人數143人中,已登記為合格地科老師之人數已有111人,但地科類之本科系老師僅有14人。14人中師範院校與非師範院校之比為6:8。由此可見,高中地科教師之研習進修辦理得十分完善,因之能使大部分原先非本行之地科老師可以取得合格地科老師資格。目前由於高一學生排課關係,一學期排基礎生物,一學期排基礎地球科學,所以地科大都由生物科老師兼任。這種情形正好與洪秀雄在科月第68-5月號,「對高中地球科學教育的期望」所建議的相反,因他認為以生物為專長的教師兼任地球科學之教學,期期以為不可。不過根據師大科學教育中心調查,十所實驗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對目前基礎地科老師教學皆能適應來看,生物老師兼授高中地科一事倒也不成問題,所以我在科月「當前中學科學教育問題討論會」上,主張「統計資料中之非本科系師資比率偏高,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教學環境

從師大科教中心對十所實驗學校學生對課程及教材意見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地科老師之教學方法採授課時能課本與媒體兼用;不過也大都屬於偏重聽講型,僅略作實驗而已。目前急需加強相關的配合措施:多使用媒體教學以及增加野外考察實習活動。至於地科設備情況,也許等到師大科教中心完成中學科學教育環境調查中,另一項教學設備調查成果報告後,方能揭曉。不過以我一、二年來參加中學科學教育輔導網之經驗,則看到多數學校均無地科專用實驗教室,以及實驗室內都有地科設備略顯不足的現象。從實驗中要求硫磺礦物標本(通常為結晶形式),而現今出現亮相的常是化學藥品中之硫磺粉未充數,可以窺之。也可以從已行之二年之高中科學實驗競賽項目,從無地科實驗競賽一項,證明地科教學設備實在不太理想。這又不免使我想到六十六年「台灣省立高級中學科學教育實施成果評鑑報告書」中之「各校應設有地球科學專用實驗室」的建議,空叫了幾年,迄今仍無具體措施。這種情況,其實就是今日高中地球科學現狀的最佳寫照。

本來承蒙台大地理系姜善鑫先生邀稿時,約定我寫「地質與地科教育」類之題目,別人又會寫些海洋、氣象及天文類的題目,但想到自己學的是地質,寫太多地質的東西,最後一定落到像洪秀雄(專長是大氣物理)在科月發表的「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兼評現行地球科學教科書」一文中,提出的質疑:「地科教本中地質學占了約50%,這是不是意味地質學在地球科學中最重要?」接著就會有像黃武良的「地質學是什麼?」或陳哲俊的「地球科學是什麼?」的會戰。我想高中地球科學教育所面臨的外患已太多,不必內鬨爭地質、海洋、氣象、天文之比例多寡,頻添許多內憂。

本人衷誠希望大家有個共識,目前高中地科中,沒有列入教本之概念,並不表示不重要,依據學生心智循序發展原理,沒上榜的可能擺到更高學習層次去學,這只表示那些學問更加高深而已。記得在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綜合討論時,清大校長劉兆玄先生說了一段令人反省的話。大意是:「每次會議的結論,都是這個要加強,那個要重視,……,其實這是不必開五天會就可獲得結論的,針對國家目前之處境或展望未來二十一世紀,總應該有人主張那一項應該列為優先發展的吧!」(以作者所領會的意思寫出。)循此原理,我認為不必再斤斤計較於天文、氣象、海洋及地質在高中地科教育中是否設有很平均的「四馬分屍」。甚至自然科學界中認為,基礎科學中之基礎地球科學,不必列入聯考項目之內,我都將坦然待之,不予計較。

李春生任教於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地球科學教育」──相關文獻

編輯部

1.王奇允 評高中地球科學教科書四卷九期(62-9月號)p. 43

2.洪秀雄 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兼評現行地球科學教科書 十卷四期(68-4月號)p. 12

3.洪秀雄 對高中地球科學教育的期望 十卷五期(68-5月號)p. 11

4.張石角 「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讀後 十卷五期(68-5月號)p. 67

5.洪秀雄 再談高中地球科學教育十卷六期(68-6月號)p. 72

6.呼龍 談高中地理教育 十四卷三期(72-3月號)p. 174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