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02期上一篇下一篇

#發行日期:1986、10

#期號:0202

#專欄:大家談科學

#標題:企業界支援學校研究

#作者:阮貞德

企業界支援學校研究

 

 

 

 

企業界支援學校研究


【摘要】「大家談科學」是為讀者闢的專欄,我們希望讀者就日常生活或是學習過程中發掘一些有趣的問題,自己試著給它一個科學的解釋,然後提出討論。我們誠懇地希望讀者們熱烈反應,藉著這一欄的篇幅,交換大家的心得。因為是個人的心得,所以不代表本刊的意見。

企業界支援學校研究

阮貞德

在美國,企業界由於受到修改後稅制上優惠的鼓勵,樂於出錢或出力來支持大學實驗室中的基礎科學研究;因而一改向來由大學本身自籌經費或政府補助的傳統現象,使得支持基礎科學的結構,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

起先,有些企業直接提供資金上的援助,後來逐漸地也包括了儀器設備的提供,以及對特定的研究專題計畫簽定合約;並且雙方也協議讓企業界中的科學家、工程師們到校園提供工作支援,並且錄用該校畢業生到公司的研究中心工作。

聯邦政府方面的研究經費補助已經日漸縮減,因此很多大學汲汲在爭取各種經費的新來源,所以有時也邀集教授們組織研究中心,以配合經費贊助者所指定進行的研究項目。

舉魯特吉玆(Rutgers)大學為例,它仰賴商界支助的研究中心就有製藥、食品加工和陶瓷。魯特吉玆大學校長布羅斯坦(E.J.Bloustein)說,雙方這樣合作的現象可以健全企業與學院二者的利益關係,使得二者都能獲得好處。他說:「他們靠我們指出發展的方向,而我們靠他們驗證出實驗室中的研究理論是否確實可用。」

然而,有些教育學者擔憂,這種以企業支援的新結構會危及學術獨立的精神,並攪亂彼此系間合作、批評的傳統。也導致所有的智慧與努力都投注在科技應用上,而不再在基礎科學觀念上下功夫。同時,這些廠家在所給予的好處上附帶了許多條件;他們對這些研究成果保密所作的要求甚至比有關當局還要嚴格,往往這些研究成果要等產品在行銷市場打開後才能發布。

杜夫茨(Tufts)大學的政治分析家克林斯基(S.Krimsky),去年十月在新罕布什(New Hampshire)大學舉行的「美國大學之未來展望」座談會上提到:「對於那些以嚴謹的態度探討這件事的學術機構來說,企業與學術合夥的型態,會讓他們感受到,學術究竟該扮演什麼角色的惶恐。」因為科學家們勢必被迫將廠商的要求,置於自己研究興趣之前,他說:「大學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向是知識傳遞的聖殿,有別於叫囂的商業市場;並且拒絕政治掮客及權勢的介入。然而這形象將是過去的事,是人們心中將要消失的記憶了。」

身兼聖母大學校長暨商業-高等教育公會(此會旨在提升大學與廠家的聯繫關係)主席的海斯柏格(T.M.Hesburgh)神父,則贊成這種合夥型態,他說:「大學與廠商這兩個團體,都有意願要建立彼此間公開、公正、互重的關係。」

在1983年總計73億美元研究發展經費中,聯邦政府仍提供大部分數額,近幾年來也是如此,然而企業界在研究計畫合約上所花費的金額,則逐年快速成長,前年大約已達10億美元。

企業界在高等教育上大方的捐助,前年總額高達1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指定給研究計畫),這個數額是六年前的兩倍;如今,在學校裡除了畢業校友捐贈外,廠商是高居第二位的基金來源。

廠商之所以樂於捐贈,是因為1981年所修定的稅制中規定,可以從所捐贈的儀器設備中抵減稅款。在這互利的規定下,最大的受益者是電腦廠商,因為一方面這些廠商視大學為客戶,想使他們離不開機器,同時學校裡的研究人員也一向都致力於資訊處理系統的更新。

另外,修定後的稅制裡,也允許當廠商與大學透過稱為「研究發展有限公司」的名義合作時,可以提早在稅款中抵減研究工作的開支。目前只有少數大學曾加入這種公司,但分析家指出,若此類公司的專利產品日增,且獲利愈多,則會使加入這種公司的意願增強。

大學與私人企業共同合作的情形,也產生了新的學術結構,許多大學為解決同一個問題,創立協會,而在各別的學校裡,也會集合各學科的專家組成研究中心。

這些中心的財政經常混著大學與公司的各自特色。在這團體裡的成員們可以同意延遲發表成果達一年,以確保贊助人能應用成果而先行獲利。

大學領導者大都認為,這樣的延長時間是為得到支援,以求重要發現所必須付出的小代價。他們認為:研究中心不僅在研究上,且在教學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麻省理工學院合作計畫的領導人薩克森(D.S.Saxon)去年十月在美國教育年會中提到,在研究中心裡的企業界科學家們,與學校的研究學者們的合作,可以相互提供很重要的智慧刺激,這使得大學裡的教職員與學生們,能知曉工商業的最新需求及成就。

例如:魯特吉玆大學的陶瓷研究中心由30家廠商共同支付研究費用,這些廠商一起定出研究目標,並有權同獲第一手的研究成果。校長布羅斯坦博士表示,有30家廠商共同贊助並相競所有權上的利益,可以「限制危險」,也就是能使工作不狹隘地集中在單一的產品上。

很多教育專家認為,由企業界資助校園研究和由政府資助,並沒有什麼大不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校長狄比亞久(J.A.DiBiaggio)提到:「我們從以前就一直與聯邦政府同床共眠。這是一段美滿的婚姻,相信現在與企業界的合作也將是如此。」

對這個論點,有些人則唱反調,他們說幫企業界工作,不像為政府工作,常會製造出內部的緊張與紛爭,尤其是當研究工作者開始從研究成果中獲利時。如同邁阿密大學校長富特(E.T.Foote Ⅱ)所指出的:「再沒有比見著自己每年只賺35,000美元,而隔壁的朋友卻瞬間成為百萬富翁時更使你眼紅的事了。」

(本文譯自J. Friendly, "Companies aid labs on campus", Science Times, New York Times, Nov. 12, 1985)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