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編號 | 849 |
類別 | 歷史、地理、遊記 |
推薦情形 | A |
書名 | 臺灣番薯文化誌 |
作者 | 蔡承豪、楊韻平 |
譯者 |   |
出版社 | 果實 |
簡述 | 番薯是台灣人認同度最高的象徵符號,也是大家最親近的鄉土記憶。 然而台灣原本是沒有番薯的,它是道道地地的舶來品。番薯從它的原產地中南美洲輾轉傳布到世界各地。四百年前,隨著來自中國的拓墾先民來台生根。番薯究竟包裹著什麼樣的台灣歷史呢? 十六世紀末,番薯幫助台灣先民度過荒蕪與天災。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靠著番薯度過斷糧危機,成功擊退荷軍。隨著漢人的拓墾,番薯在台蔓衍茁壯,清朝時更成為輸往中國的高獲利作物。進入日本時代,日人以科學方法栽植改良,使番薯質精量盛。戰後六○年代以降,番薯從食糧轉型為家畜飼料,協助台灣以畜產品對外貿易,對之後台灣的經濟飆揚,默默獻出不可磨滅的功蹟。番薯,它在各個時代發揮著不同的力量。 本書藉由番薯的歷史,提供我們一種親切熟悉,又客觀寫實的人文視野,透過此種「番薯視野」,我們看到台灣人的貿易性格,台灣各族群之間的互動歷程,以及台灣由荒而農,再由農邁向工商的奮鬥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