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910596
姓名朱信成
類別心理、勵志、傳記
書名用心動腦話科學
作者曾志朗
出版社遠流
簡述內容大意: 心得: 現在有許多父母送子女上才藝班學習,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將來才可以出人頭地,但是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孩子在才藝班學不到的。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就是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現在有非常多的專家在作這方面的研究,也發表了許多著作,揭櫫創造思考的重要性,並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創造思考的重要性是大家公認的,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呢? 看了曾志朗所著的《用心動腦話科學》(遠流出版社),之後,繞在心頭的疑問突然豁然開朗。這本書介紹了一些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大多非常生活化,例如「為什麼晾衣服時,衣服是由上面先乾?」、「右撇子是不是社會化的結果?」、「鳥類也有方言?」。這些問題是作者在平日生活中觀察到一些小現象後,他不像一般人一樣視而不見,而是以科學精神加以研究。曾教授是認知心理學專家,因此有些問題並不在他的研究領域之內,對這類問題他就到圖書館查資料,或請教其他專家,而對自己領域內的題目(如上述的右撇子及鳥類方言的問題),他就真的實地進行研究。為了暸解原始人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多,他拍攝了許多周口店原始人所用的石器的照片,請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犯罪專家分析,結果由石器的鑿痕發現右撇子的比例與現代人差不多。 看過這本書後,我有很深的感觸,覺得自己除了作學術研究的時候以外,平常實在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或許是拜填鴨式的教育之賜,但最主要的還是自已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平常我們總是聽人說,應該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閱讀習慣、運動習慣等等,但奇怪的是,很少聽人說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像曾院士一樣,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事事好奇,而且每個問題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麼思考就變成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而不只是用來應付學校的考試,那根本就不必擔心他們將來碰到難題會手足無措。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