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 摘要:
蔣夢麟,原名蔣夢熊,出生於蔣村,蔣村是散佈在錢塘江沿岸沖積平原上的許多村莊之一,其一生經歷了許多不同的境遇,但有賴於他那一顆好奇心,從許多事件裡進一步找尋出書本內所學習不到的知識與理念,從小立志要當上朝廷裡的官員,最後雖然通過了科舉考試,並且進一步的進入了上海南洋公學學習外文,但仍因清朝的無能與腐敗而放棄了從小立志的理想出國深造,當他在美國時,周圍的朋友也促使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概念,他也曾和朋友一起編寫報刊上的社論,也因此而與孫中山先生見過面,對於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口才,蔣夢麟也十分敬佩不已。蔣夢麟個人很喜歡拿西方文化來與中國文化做比較,他所以不斷的學習各國的歷史,也是為了找出到底傳統的中國社會裡和西方自由開放社會之間的相異點,他想設法找出這面臨種種危機的中國缺少了什麼?是否又能夠從成功的西方文化上找到解答,在他所編寫的西潮一書裡,不僅僅是描繪出作者的一生,從他的人生觀,求學過程,以及對於中國的評論,他更進一步的敘述了中國西化的開端,介紹了從鴉片戰爭後以至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一段漫長的時間內,在社會裡所發生的種種戰事與民間狀況,做出他個人評論,而完成了西潮此書。
心得:
讀了這本彷彿讓自己置身於時間的洪流之中,一重重層巒疊嶂激湍奔濤,都在我們民族和個人的生命中經過。而書中所描敘的這段時間乃是歷史上一個極不平凡時代的新序幕,舉凡人類中各個集團與族群間的衝突,乃至東西文化的磨盪,都集中在這風雲際會之中。
作者藉由自己人生的描述,讓讀者彷彿由靈魂踏入了另一個身體,又重新回到了幾百年前的歷史走了一遍,親身經歷了種種事件。在作者所見聞所處的這個時代,正是西洋的潮流洶湧衝擊中國的時代。中國對這意想不到的潮流初則驚異,繼則憤恨,三則不知所措。知識階級對這潮流所抱持的態度,一般而言,老一輩的主張守舊,中年人主張用之,年輕人主張納之。這種態度到現在仍舊差不多,但主張完全拒絕的人則越來越少。
我認為此種移變過程在作者寫作時也許未曾意識到,雖在許多事實上提及,並沒有加以切確描繪出他個人心中的看法,也許是一個小小的缺點,但整體上並不會影響到此書的可看性,是屬於良好的課外讀物。
看似平常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難。這首詩便是羅家倫引用王荊公曾寫的詩句讚許西潮這本書,他認為此書是具備高度文化的養,以最平易近人的口語,寫出這極不平凡時代裡所發生的事實。這也正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夠如此的吸引讀者興趣的道理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