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910032
姓名楊天助
類別散文
書名山居筆記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爾雅
簡述內容大意: 余秋雨先生,他在其中取了多個歷史陳蹟來做一番文學的探討,內容樸實卻充滿了動人心弦的筆調,我選了一篇來作為本報告的內容,以下為是: 一個王朝的背影,王朝即是清朝,在第一大段中作者的筆調顯得傷切及悲哀,他小時候上小學時,老師不論是教到清初抑或是清末的歷史,便泣出斗大的淚花,「為什麼漢族要沒殊由的給番邦統治?」這句話的客觀、主觀與否值得深入一番整理、探討,這句話到底是出自於現代旁觀者的我們抑或是古代的那些當局判亂者呢? 世界的創始者何時訂出了一條邊陲的民族就永遠是番邦,而中原民族就永遠是知書達禮的文化上國?中國歷代以來不曉得出現過多少個昏庸暴君,有些被看不慣的路人甲起義推翻了,但大部分呢?如書中所提,哪怕是懦夫、色鬼、守財奴、神經病,只要是合法繼承者可名正言順地當上正所謂文化泱泱的中華大國的皇帝;相對的,即便是半個有能力的番邦君主想入主中原,便會以一夷夏有別等的開頭殺出千個、萬個、一個堂皇的理由阻止他,歷史稱此為民族大學士、大英雄,拼死也要守住庸君也不要明君改江山,好個知書達禮的書呆子啊! 在第二大段中作者提及清朝的統治並不是紙上談兵的,在此寫下了康熙這位賢能的君主其豐功偉業。當作者被應邀到避暑山莊講課時,他趁閒暇之餘瀏覽這偌大的行宮,看著當前美景卻細細道出數百餘年前的輝煌歷史,也在此刻不禁對清聖祖的作為深表認同。中國五千年來的漫長歷史中,有多少位君主身強體壯,文才思捷,文武兼具呢?更何況康熙乃出自於中華所瞧不起的夷狄,他的強壯,在木蘭圍場是眾所皆知,他的好學是所有帝王中前所少見,守獵時展現出了皇帝的氣勢,求學時從國學到西學,無一不學,此態度更應成為全中國,不!是全世界所有人的榜樣。 在第二段後及三大段中,以明末清初來作一比較,許多是人極力欲反清復明,可是他們也稍有嗅到清政府傾漢文化之風吧!直到康熙時代使用懷柔政策,尊儒崇道,許多的士人因而被召入京,有的早已軟化從政、有的寧死不屈、有的卻躲在家中羞愧得找兒子頂替當官,在那些冥頑不化的書呆子中仍繼續反清的白日夢之餘,事實如此,到底誰才是蠻夷化外之士,誰才是勇於追求成功的中國人? 至於雍正年間,大屬平定,但時仍有一批自不量力的人欲造反,但雍正饒了他們並親自頒了一份大義覺迷錄要叛黨傳於世間,但這其中的缺點被他兒子乾隆發現了──過分強調自己是胡人──於是乎乾隆大興文字獄,且來得比康熙狠! 自稱「十全武功」的乾隆,不僅對於外交或軍事都大反其爺爺之道而行,為何關起門戶不通商──學他老爸,為何對於邊疆民族發動如此頻繁慘忍的戰爭?雖說康庸乾三代盛世,但中國的衰敗便在乾隆手中伏下一筆──頒令禁與英吉利通商,並禁教。這一切根本不符合時代潮流之勢,此時早已十八世紀了,外國由於工業發展有了百年銳於千展的成長,而中國呢?仍沾沾自喜於天朝盛世,不思進步,無怪乎而後無力抵擋外國人來叩關,頻頻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 第四大段中,作者由避暑山中的落後而下筆,康熙花了大半輩子所經營的清代正如山莊的落沒衰敗而衰敗,子孫拋棄了這聖祖心中美好的清代,放著讓它孤零零的,它當初的「眾志成城」早已隨著山莊傾圮了......。 心得: 這是一本對中國的深思,啟發對各位讀者的心靈的書,要我們回味過去,學習長處,記取教訓,或許吧!沒有過去的覆敗滅亡哪有今日的輝煌成就?但我想這教訓夠多了,後人不應該在踏上相同的不歸路,可不是? 後記: 這本書著時不錯,讓我們一起反省過去五千年來的風雨飄搖吧!推薦與您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