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810445
姓名蔡宗憲
類別雜誌
書名發現台灣
作者殷允梵、伊萍、周慧菁、李瑟、林昭武
出版社天下雜誌
簡述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史。在中國歷史的榮與辱當中,台灣屬於先驅的角色,亦是最悲情的試驗品。在近代歷史的洪流下被捲入,從荷蘭、明鄭、清廷、日本、民國以來,接受著一波波外來的衝擊與改造,由福爾摩沙的未化之地,而成近代苦難中國的犧牲者,再由困頓中造就了新生力量,而一躍成就了經濟奇蹟。究竟是什麼因素的推動?又在這三百多年來,近代史的時空遞嬗下,台灣先民的性格情懷,至現代是否仍然根深蒂固,引人追思! 上溯至歷史的源頭,由那亙古的時代思想起—傳說中的遠古時代、學術界百花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亂世爭雄的三國時代、南北割據的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古光榮的隋唐時期、外患為禍的五代十國、武力不張的宋代、胡人政權的元代、動盪不安的明清、終至民國。四千多年來的歷史廣博深厚,但台灣歷史的開展,卻僅止於這三百多年來,一股世界的新潮流—海上貿易,使台灣這塊美麗之島陷入了殖民及佔領的窘境,註定了漂泊的命運,像浮萍般,一株渴望根的浮萍,三百多年後的今日,生根何處? 回想到甲午之役戰敗,春帆樓閣中,李鴻章無奈而悲切的接受了日本苛刻的要求,至此台灣成了被中國遺棄的孤兒,造成了五十年的殖民生涯。鬱悶的五十年,台灣人失去了自由、沒了自尊,但台灣人並未就此倒下,憑藉著一股不怕犯難的拓荒精神,台灣的生命依舊充滿了希望,他們相信仍有這麼一天,自由的奔馳於這塊摯愛的土地上。成功降臨了,五十年後抗戰勝利,被壓抑的人民吶喊出期待自由的歡呼,或許這就是回家的感覺吧,令人振奮!但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是否可以結束流浪?疲憊的台灣人,渴望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物換星移超過半世紀後的今日,景色是否依舊?人心是否如故?當年那份赤腳吃番薯籤的精神是否不變?你我心中的深處對過去是否記得同樣的回憶?困頓不安的昨日,在富裕自由的今日莫非激不起一絲漣漪,令人神傷。竟有人批評台灣無史,你知道台灣的過去走的很艱辛,只是在進步自由的今日,你逐漸遺忘。經濟奇蹟的榮景仍在,但精神是否仍存?在過往的歲月中,無所依靠的台灣人,有著隨遇而安的性格,窮則變、變則通的個性,是來血液中的闖勁,恰似開墾台灣的先民一般,我們以一雙肯打拼的手,徹底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台灣,這是一個屬於拓荒者精神的驕傲,也將繼續完成一個全新的願景吧! 在未來的世代,相信世界的腳步仍將飛快的前進,最需要的是快速而多變化的智慧,中規中矩的墨守舊法或許能守成不變,但也將被世界的潮流所淹沒。來自台灣的兒女,好比那最健的鋼,鼓風爐中狂飲著最烈的焰,淬燦於那最寒的冰,形鑄於那最雄的力,千錘百鍊中,只為打造出堅毅不畏的性格,也成就了能屈能伸,勇於冒險的個性,有如金一般的堅毅、木一般的穩重、水一般的靈巧、火一般的熱情、土一般的樸實。多難的中國,孕育出一雙雙不畏艱難的手腳;顛沛流離的歲月,化育出一張張信心堅定的臉孔,昔日亞細亞的孤兒,今日是亞洲最燦爛的明星,日後仍將繼續發光、發熱。 過去的滄桑如逝水般隱沒了,三百年來在歷史長流的旋渦中打轉,茫茫的是無法抵抗的命運,繁華的榮景,背後是噩夢般的昨日,仍深烙著。已知的過去無法挽回,未知的將來卻可掌握,發現台灣的心歷路程,不是將自己埋入深深的哀怨之中,而是對土地上所經歷的過去產生一份深刻的認知,了解共同的回憶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產生共鳴,認同一個共有的歸屬,齊力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在經濟奇蹟後,繼續打造另一個屬於台灣的榮耀—漂泊的浮萍,終於深深的扎下了它的根。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