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010095
姓名吳啟榮
類別心理、勵志、傳記
書名網路不斷革命論
作者陳豐偉
出版社商周出版
簡述心得: 引書底一段話來形容此書「這本書是少有的幾本談網路思想、歷史、發展、影響以及未來的書,尤其在思想的部分,更是許多台灣文化評論者甚不了解、不去深究的,但卻深深的影響我們。」網路在台灣發展的時間其實很短,1990年台灣學術網路〈簡稱TAnet〉才誕生。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內,網路由學術的、精英的,變成大眾的、商業的。在大多數人措手不及間,網路已經變成當代的顯學。與美國網路發展過程比較,我們有了失落的一環─人文的網路文化與網路烏托邦的思想。 在網路的進步過程中,我們有失去或者是遺落甚麼嘛?如果答案是人文的網路文化與網路烏托邦的理想,前面的問句應該是錯的。因為那是我們根本來不及建立與擁有的東西。當年我使用網路時〈33.6k撥接式〉,還可以聽到所謂網路烏托邦的理想,要在網路上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充滿真善美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受現實生活所限制的,是一個儲存、分享資訊的的場所。作者是這樣寫的「台灣電腦科學領域的學者、研究生辛勤的建立台灣學術網路,還來不及讓各階層〈尤其是人文領域的研究者、創作者〉熟悉網路,商業網路就迅速凌駕在非商業網路之上,讓大眾焦點只剩下電子商務跟飆漲的網路股。」 老實說,我從接觸網路開始就覺得網路只能,也只會是現實的縮影,各種力量角逐的戰場。我相信網路進步的最大動力舆推力應該是來自於錢和色情,後者也是基於金錢。要不是網路股的股價令人祚舌,報刊雜誌整天談論著電子商務,網路哪能引起眾人的注意,哪裡會變成當代的顯學呢?這也不說理想在網路上沒有生存的空間,相反的,比起在社會,弱勢團體或個人在網路上可以發揮的空間就大多了。或許成功的機率只是從百分之零點零五變成零點五個百分點吧!那也許也是個機會。 網路有兩種趨勢,社區化舆全球化。社區化可以讓每個人以獨立的個體在網路上活躍。全球化卻讓所有資源操縱在某一個財團或是某種勢力。大者恆大的特性讓天秤傾向全球化的一方,於是獨立的可能月來越渺茫。「網路下一波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聯合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或是生產者,抵抗超級中間商漫無節制的擴張。」超級的網路中間商不會被眾多聯合的獨立者所取代,但是它卻會極度壓縮屬於個人的空間。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在目前還看不到贏的可能,只求不會輸的太慘的戰爭。或許,我們都有機會看到結局的,希望那會是一個新的生產關係,一個理查•史托曼描繪的烏托邦遠景:「在那世界裡沒有人需要為了生計而辛勤的工作。在每個星期花了固定的十小時做此必要的工作,如:立法、家庭會議、修理機器人和探索小行星後,大家會有時間從事些有趣的活動,例如:寫程式、上網血拼… …等。」吧!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