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010362
姓名陳震亞
類別散文
書名父王•扁擔•來時路
作者蕭蕭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簡述心得: 「我實在夠好命!」這是我在讀完本書後的第一個感覺,生活在現代的我,過著平靜、安穩的生活,除了讀書,似乎不再需要煩惱什麼。我也很習慣這一切,但是,這本書給了我啟示,與其說我從此書中得到什麼,倒不如說我由此書看清我原本所擁有的一切,並且更加珍惜!三十幾年前的台灣是農業的大本營,雖說〝農〞是最紮實的行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然而,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農〞卻也是〝窮〞的表徵。不過,在那個年代,社會的聚落型態多以農村為主,樸實、單純的農村,沒有阿諛諂媚的面孔,沒有狡詐的奸商,更少了為非作歹的小人,他們雖窮,卻也活得自由自在,〝窮〞在他們心靈世界裡,似乎已無所謂了!     作者常說他的「父王」是台灣最後一代的作農人,的確,臺灣的農業已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而榖價不昇漸趨沒落了,十年間,肥料、農藥、食品、菸酒、水電、車船,有哪一樣物價不漲個兩三倍的?唯獨稻米的價格就是沉穩不昇,而生性篤實的老農又能如何?再加上年輕的一代不斷的湧向生活品質、工資待遇較佳的都市來找工作,使得農村勞力日趨老化,昔日以農為首的台灣,在加入WTO後,現在竟已容不得傳統農業在台灣繼續立足!作者的父親是一個標準的台灣農人,每天早晨三、四點就要起來到田裡去「巡田」,即使是寒風刺骨的一月天,也不例外;到了日正當中的時候,又要到田裡踩著泥巴,彎著腰工作、用額頭上的汗水來灌溉一搓一搓的秧苗,一年如一日,但是,他天天冒著火毒的烈日,冒著陰冷的風雨霜露,所獲得的代價竟是平均一日僅二十元的微薄收入,這公平嗎?然而,稻子還是要種的,田還是要耕的,農夫們對那片土地與生俱來、共存共榮的感情並未隨著時間而稍減,並未因為利潤單薄而稍遷,他們依然早出,晚歸,挑擔,荷鋤•••農人,偉大的農人!   現代工商業日趨進步,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就愈高,而當我們回頭看看以前的農村生活時,竟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如果要以現代人的生活水平和那時候的農家相比較,也許只能以搖頭嘆息來回答了!光是以最基本的住來說,當時的房屋似乎只是形式上的遮蔽罷了,每逢大雨,屋內也得撐傘、放水盆接雨水;寒風一吹,全家大小都找來廢紙、破布,去塞牆上、門上、窗戶邊的細縫;甚至晚上就寢時,也是蓋著那一床不暖不寒、傳了三、四代的被子。在說「穿」吧!今日的工商社會,人人都以一層又一層的保護膜將自己裹住,不但保護自己,也「裹脅」別人!在三十年前,人際關係和諧,人人都袒裼裸裎,赤忱相對,哪而還見得到「夏天穿外套吹冷氣」的畫面!在那農村時代,不論男人或小男孩都是穿著內衣褲到處跑的,一直要到寒風凜冽時才有卡其上衣和長褲可穿,而布鞋則是下霜、結冰時才配上去的。那時候所謂的〝內衫〞其實就是肥料袋或麵粉袋所縫製的,所以常有「中美合作」及「淨重二十公斤」的笑話!    對於正在就讀中學的我,仍是最幸福的!一個學生,不愁吃、不愁穿,只要專心一意把書念好,並且學好做人處世之道,不就如此而已!?在苦也不過只是「讀書」罷了!父親常告訴我他這一輩子是如何奮鬥走過來的,他也告訴我他們的時代是如何的不能和我們這個時代相比,並且常常提醒我「教育,是唯一能夠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方法」 這些,都是父親給我的寶貴經驗,而我也深深體會到,生活在這個進步的時代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在將來的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我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掌握自己的未來,努力不懈,希望在未來的求學生涯中,像台灣的農人一樣堅毅不拔,永不放棄!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