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學號910112
姓名許琮明
類別散文
書名我的青春吶
作者歐陽林
出版社麥田出版
簡述心得: 一個醫生該有如何的青春才算是個合格醫生呢?哪種style的風格才能造就這位寫了十三本書的醫生作家?這本書不是坊間的勵志小品,更不是讓人哭到死去活來的偉人傳記,這只是一本記錄歐陽林年輕的書籍,一本最簡單的書籍。 書中紀錄著有關他充滿瓊瑤式的浪漫,更可以看見他那屬於年少清純的時光、追求流行的過程、童年的趣事、心路歷程以及更深入的探討人的心理。這本書不枯燥、不乏味,不會讓人看了想睡覺,只會一直津津有味的讀下去。在歐陽林妙筆生花的談吐間,我們不自覺便吸收了各種人生真理。 讀後心得: 接觸這本書,只是一個機緣巧合。 原來,這本書在國一時早已看過,猶記當時只將它當作是本娛樂散文短篇來看,並未細想,片段記得裡面些許令人莞爾的場景,便將書放回,久久沒再看過這書。三年後,當自己升上高一,偶然在同學所借的書中發現,細細品嚐,才發現這裡面有著如此多的人生哲理,而國一時的我竟沒發現。 閱覽過不算少的散文小品,每個作者或多或少皆會提到今昔之不同,或世事、或政治、或文化、或經濟,總之,以前跟現在比起來,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好寫,但,剖析自己卻又不失於任何正面意義的,我認可這本書,這本由歐陽林所寫的書。 其中他描述他的年少時代,或許內容有些誇張而不可信,但這又有什麼一定呢?當我看著這本書中描述他為了凸顯自己「無窮的魅力」,拼命學習瓊瑤小說內的男主角:憂鬱、心事重重、跟女主角的相遇總在相撞之中、撿書之際,何嘗我們沒有這種懷春時光?小孩子的好奇心,老是周旋於四周的朋友「喂,你喜歡誰?」「妳看,他會喜歡哪一種女生?」「占星書說天秤跟水瓶比較配耶!」等,這種醉心於似真似假戀情中的日子,我們也有過。又怎能說他寫的誇張? 他的筆調輕鬆卻不失細膩,往往在最細微好笑的地方安排巧妙的設計,仔細想想,我們不正像那純真的少年,正為著許多未知的事物在迷惘,這事物或許是愛情、友情,也可能是青少年的虛榮心、好勝心,總之,我們都有過這段日子,讀起來也就格外感心。 他說,他寫文章是喜歡濫情的,愛哭的。或許這來自於他的本性,但能夠順著自己的本性去做不是更好?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這是多麼愜意?現代的人太可憐,無法放縱自我情緒。隱忍、退讓、一味接受不良情緒在心中堆積,等到哪一天爆發出來的時候,再去傷心難過,反省著自己情緒的控制不當。但,這又有什麼呢?情緒不該是被束縛的,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各種情緒可以表達,不必藉由任何言語便可表達語言啊! 在人生過程之中,每個階段,我們總是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這目標或許近程、或許長遠,卻都時時刻刻在變換,有人堅持到底,達到成功;有人大器晚成,老時才發現自己真正的志向在哪,這都無所謂、無妨,人生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因為人生是條無限延伸的直線,只要一直走下去,不用怕會有看見終點的那一天。 因為有夢,所以在意朋友,在人生之中,我們不能確定自己能夠保有幾位知心好友,卻可以確定我們彼此會將對方謹記在心,這樣就行。在本書中歐陽林寫了一段話,我個人相當喜歡,將它節錄於此:「人終其一生需要朋友,人卻不會有一生的朋友。朋友只能豐富生命的某一個片段,但只要曾經擁有,在記憶的洪流中,它其實已經是天長地久了。」寫的很好,對吧?文字很淺顯,不過,仔細去思考,卻能夠發現朋友真正的定義。 每個孩子都想飛,有了機會總是千方百計地想離開家中,遠赴他鄉生活。猶記我來高中時,為了是否住宿的問題與家人爭執許久,因為我想飛,我想過過一個人生活的癮,我家人卻不准。猶如是緊握風箏的孩子,死命拉住幾欲被強風刮走的細線,也不願意放手,因為那是他們的孩子。最後,我妥協了,因我感受到他們心中的情意,也聽見我內心的聲音。孩子想飛,但心卻始終留在家裡。這點想法,跟歐陽林所寫的又不謀而合,我真想寫封信問問他,是否,我們兩人擁有同樣的性格、背景,怎會在思考邏輯上相像至此? 成長的路是遙遠而漫長的,當我看著他文中所述,那種屬於童年的故事,彷彿間,我也回到小時候,看著自己每天時時刻刻拉著祖母的手,踩著不穩的腳步走在路上;因為床很高,所以睡到一半還會翻到床底下,痛得在半夜大哭大鬧……‥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深深感覺,歐陽林的描寫太棒,讓我深刻感受到他文字中的真實意義。 我也記得自己愛用破鑼嗓子來虐待朋友的耳朵;也記得自己在半夜時分,聽著古典音樂看書,最後睡倒在書桌上的事情;也記得某次考試時竟然睡著,還在考卷上流下口水的豐功偉業,回過頭來看著現在的自己,總該是長大了吧?做事開始拘束,知道分寸,雖然懷念以前大無畏的精神,卻也敢於對自己及將來負責。 科學知識學多了,對老一輩所深深相信的神佛論點開始感到不屑一顧,或許這是身為知識份子的驕傲,卻更是身為台灣人不認同台灣文化的結果。往往,看著那些香火鼎盛的廟宇、迎神接佛的場面,我是不願意多看的,那無意義啊!我不認為所謂神、佛是否真能對我的生活起任何實質作用。雖然,家裡的祖母老篤定我能養到像現在這樣,有一半都要歸功於她天天吃齋唸佛。但套句不尊重的話,神佛看得懂英文、數學、三民主義嗎?他能在我考試的時候打pass給我嗎?若是沒有,我理祂那麼多。 但看了這本書後,我徹底改觀,原來,每個人求神拜佛的原因不是真的相信有神佛,而是在「找一份期待,在不沈迷中多一份寄託,多一份信賴」,原來,我所一直不訕一看的東西,竟對人的心靈有如此大的影響!? 看了這本書,我發覺我的思考模式徹底改觀。不需經由乏味的課本、冗長的教學我便深深明瞭,真正的道理,就是要從生活中去找尋。我現在終於明瞭。透過這本書,國一時翻動書頁的記憶又再度竄入腦海,似乎,當時看完書後,也是有那麼一份悸動,無關於愛情、友情,是從內心發出,對此書文字所表達意義的最大贊同及感動。 重新翻開書頁,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感覺似乎又浮現腦海。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再看,因為,當時間飛逝而過,我們總會多學到、瞭解些什麼,回首再看此書,每次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