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近仁,順理則裕
-專訪總統府國策顧問樊仁裕校友
平易親切,電腦急先鋒
春日和風吹人喜,農曆正月初四午后的嘉中校園迎來了撥空受訪的樊校友,樊校友不僅準時,甚至還早到了半小時,平和的作風令人印象深刻。為求訪問過程完善,謝主任徵詢同意後,使用錄音機和錄音筆來錄音備存,看到謝主任稍生疏地操作新買的錄音筆,樊校友不禁談起錄音筆與ipod的比較,筆者對一位法律人居然如此了解這些有點意外,原來樊校友可是台灣做個人電腦的先驅,甚至比施振榮還要早呢!……對此,訝異的不只筆者,連陪同前來的樊校友多年好友--嘉中校友會副會長陳榮塘先生也大呼驚奇,但樊校友像只是小事一樁笑笑而已。
黌舍俊髦,點滴現不凡
回憶嘉中,最大的印象就是每個人成績單很容易就紅通通,樊校友說,甚至有位同學因此初中讀五年,高中又讀了五年,最後沒辦法,緊急轉學到台北師大附中,沒想到就畢業了,可見當時嘉中「當」風之兇。樊校友謙虛著自己功課不好、只是在混,但卻十分自豪地說,他可是在當時補習風氣和「當」風之中倖存,在不補習又通學下,嘉中的三年歲月,他不曾有過一次紅字,這可是非常少見的呢。
樊校友又說當時通學可以免升降旗,不過他卻寧捨火車,自己從大林騎腳踏車過來,因為出火車站後要步行二十分鐘才能到校,自己不如騎車。果然騎車時間比搭乘火車還要短,加上自己當時在學校包飯(包三餐月結,假日也有供應),於是都可以開心地吃著宿舍熱呼呼的伙食。樊校友和陳副會長緬懷起當時的宿舍伙食,都大讚著料好價廉又美味,宿舍伙食是極好的嘉中回憶。
俗云一個人的不凡,可以從小看起。樊校友因為高二編起了「嘉義青年」,發現興趣所在,所以不遲疑地轉組,努力未來。但高三升學考前,有位同學的弟弟受傷無錢醫治,樊校友不顧自己考試在即,毅然為其發起募款活動,引成極大響應,佔據報紙諸多版面,甚至連蔣經國先生都親至嘉義召見,並捐贈鉅款等。募款活動後續如何呢?樊校友又是一笑,錢募好了,就交給人家用,那還管那麼多,早回去苦讀、應付升學了。於是一次轟動台灣的大事,常人可能要激動、沉醉良久,樊校友卻就這麼雲淡風輕地唸書去、將它擺過了。
樊校友後來還補充了一件小趣事,自己能進入嘉中,實在是運氣,因為他居然在應考後,跑去看電影,不小心將准考證掉了,可讓他大為緊張,幸好成績公佈,考得很好,編入當時入學成績最好的丙班,沒因此扼腕,但可緊張了好些天。
法界奇才,平步入青雲
樊校友的大學時代頗不平凡,大二寫出了轟動的「第七法」(即在「六法全書」規範的六法之外,人所須具備的能力),因為其中所含的哲理與特殊思想,這篇顛覆性文章,竟被誤會是資深法學家所寫,甚至有老牌律師還要求去找出作者來接替自己將退休的位子,當後來發現是個大二生時,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但樊校友並不以此自滿,大二時就考過檢定,大三考上律師,大四考上司法官。樊校友說,當時的司法官實在難考,不只數年才有一次,而且還有省籍配置,他是台灣籍,萬一配置沒有,連考上的機會都沒有,就算有,能配到的員額也最多只有一個,所以一定要考上台籍人的第一名,才有可能考上司法官,偏偏來考司法官的,不是強手不會來,結果激烈競爭下,大四時就考上了司法官。而當時的難考還有一個原因,即科科成績好外,國文一定要及格,偏偏這就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樊校友謙虛地說幸好他國文不錯,所以贏了。
勤能補拙,永立不敗地
筆者問:「您是對國文本就天賦異秉嗎?」樊校友道:「不是!非但不是,而且還國文零分。」原來樊校友在國校時,曾痛苦地抱過國文鴨蛋,因為當時作文題目:「飲水思源」,他完全不懂題意,每個字都認識,但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所以雖然很努力寫,卻闡發題意為「喝水喝到死」,於是─ ─零分。經此打擊,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救國文,於是每天認真地寫起日記,但並非一般流水帳式的記載,而是將生活週遭所見所聞,以訂題目的方式寫出短評,並且每天再加寫一篇作文,如是苦練五、六年,到高中時,已能和當時許多優秀青年一起編輯「嘉義青年」,並以擅寫論說文知名,且也因此棄理工而轉入社會組,並在大學繼續頻頻創作、順利通過次次高難度國家考試。樊校友在國文上的這番曲折,頗值得目前輕易放棄學習的學子們深思。
識見獨到,反骨孝子心
考上人人羨慕的法官,一般人就是走上這條路了,但是樊校友反而跑到薪水至少少掉四分之三的經濟部去當專員,只因他認為財經是台灣未來的主流,法律必然要和財經有相關,於是毅然走上這條不同的路。在經濟部的歲月,因緣際會下,很快以其法律學養獲得當時部長孫運璿的重用,財政部更特設「國際租稅科」一科,聘其擔任科長而與經濟部搶人,重情義的樊校友在屢次盛邀下終於來到財政部,部內更保送他參加聯合國主辦、哈佛大學承辦的國際租稅研究計劃,在種種誘人條件下,樊校友此時竟然放棄,並以念台大博士班的理由向部內請辭─ ─只因母親罹患胃癌,住進馬偕,為人子者如何遠遊?樊校友一肩擔起母親的醫藥費,開始努力賺錢。當時藥費十天需結清一次帳,少則四萬,多則數十萬,科長月薪不過數千,如何承擔?於是,樊校友在台大宿舍內開起法律事務所,大接案子來應付沉重的醫藥費。但樊校友即使如此努力,一年後,母親仍然辭世,言至此,一直侃侃而談的樊校友,手忽然無意識地捲起桌上的紙,捲啊捲,說:「幸好母親走時還算不錯!」雖是無意,卻令人感到雖然時間已久,但樊校友的孺慕之思依然不曾稍滅,孝忱動人。
企業行銷,勇敢創新意
業務好時,樊校友將事務所移到忠孝東路四段的英倫大廈,那時還曾被人嘲笑不會選好地點,但樊校友堅持眼光,數年後也證明這判斷的明智。母喪後,醫藥費不再需要,樊校友將事務所收了,又以國際觀操作了黃金買賣,再賺一筆,最後眼光銳利的樊校友看準了電腦發展的前景,民國65年在桃園平鎮附近買下間15000坪的工廠,做起了個人電腦。可惜雖然判斷精準,當時環境卻很難賺錢,幸好工廠是丁種建地,還能以高價賣掉。回做律師,決定寫書引來生意,遂寫出了1700多頁的《國際商務契約顧問全書》,專賣給律師、大企業,是當時能跨足國際商務法的第一人。為求宣傳,每星期又辦收費演講,與會者往往超過一、二百人,加上在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寫專欄,出月刊;並將經營企業化,職員有專門將法院案例卡片化者、專門翻譯國外書籍者、專辦案子者,讓整個律師事務所蓬勃發展,是台灣僅次於理律的大事務所,這種突破性的創意經營方法後來引起諸多法界人士效法。但樊校友一陣子後,又轉去做生意,所以自己略帶遺憾地說,當初翻譯的法學資料未曾整理出書,十分可惜呢。
自信逐夢,努力必有成
綜觀樊校友多采多姿的不凡發展,成功秘訣為何呢?樊校友舉了一位擅詩歌、散文,考上台大後卻發展不順的人為例,過度想像、浪漫,容易和社會脫節;目標放太高、把自己期許太高,容易自我迷失而難以發展,謙言自己是一個沒太大想像力的人,所以一步一步走:念法就要考試,不考就沒前途,所以考檢定、考律師、考法官,踏實地走每一步。但不應自限,所以誰說學法只能當律師或法官呢?樊校友認為做事就是要有雄心壯志,要敢、要有特殊及獨創的方法,勇於開拓,勇於當第一人。台灣的「平民法律服務處」,甚至早年著名的「省政信箱」,也都是樊校友的創舉呢。
成功就是要有一定的想像力與遠見、敢突破,勇敢跟隨想像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新道路。樊校友說:「其實自信就是一種方向,常常很多人有遠見,但是沒有自信,所以無法堅持下去,也許是很突破的想法,可是自己中途懷疑,所以可能改路或折返,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此,樊校友對學弟妹的期許是:成功就是要培養想像力,抓住目標後,有自信地勇往直前,培養自信與培養想像力同等重要。樊校友還說希望學弟妹們也能多和學長們互動,向在社會立一席之地的學長們多請教,也許可以多增加一些信心和方向感。
悠悠日影,永期嘉中人
一個半小時的專訪,筆者看見好獨特的生命歷程,可惜韶光匆逝,必須作別。靜立,夕陽印染的校園增添了幾許夢幻,目送遠去的車影,想到旭陵學子,如今竟成為如此的傑出人物,是旭陵的榮耀。此時幾位犧牲春節來校讀書的學子正從圖書館出來,騎著單車,也在同樣送走樊校友的暮日春風中,風般從眼前過去,忽然有個念頭:不知在這不變的旭陵,重疊的身影下,未來的嘉中是否也會再多幾位不凡人物呢?新年新希望,或者可以好好期待!(謝漢星主任、李昊青老師專訪,李昊青老師執筆)
樊仁裕校友小檔案 嘉中第五屆傑出校友 學歷:嘉中民國56年高中部畢業 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 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考試:律師高考及格 司法官特考及格 稅務法務人員特考及格 經歷:經濟部財政部專員、科長 台北市嘉義同鄉會理事長 嘉義大學校友總會名譽理事長 現任:拓遠工商法律事務所負責人 台北市嘉中校友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