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處處長才展,不變始終大公懷

       ──專訪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教授

 

農曆年初四的午後,春寒料峭,現任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校友親臨母校受訪,和他初中同班同學-現任校長室秘書-官朝泉老師聊起嘉中六年求學境況,記憶遂如流水、涓滴而成長河。

 

遊藝嘉中 點滴有真義

林校友於民國四十九年進本校初中部,五十二年保送直升高中部,屬高中第三十七屆。高二能力分班後編在甲班,全班半數攻醫科,餘則屬意理工科。回顧當年,認真苦讀而順利的高中生涯猶歷歷在目:因為最喜歡的生物科成績優秀,故高二雖已無生物課,老師仍指定參加生物科全國科展,且以為應是醫科的學生。又因為數學科成績特別好,已屬全校前幾名,故聯考志願只填各校數學系,又受彼時周封岐校長影響,理工科志願多先填清大、交大,最後如願進入清華數學系就讀。

時移事往,除了記憶的溫馨,還有意義的呈現。就校風而言,嘉中乃當時國內少數具有特色的高中,運動風氣盛,球類、游泳等諸多項目成績皆佳。加以優良的師資,自由開放的環境…等等優點,遂凝聚成整體的特色,撐起嘉中人的自豪,這對嘉中人的人格陶冶,自信心的養成有其潛在卻不可磨滅的正面意義。

再者,嘉中學生來源多元,有醫師、教師之子,亦有工人、農人之子,有來自山上、海邊、鄉下、都市等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地方的學生匯聚成多元的潛在學習和交遊環境,這對嘉中人日後多面向的發展亦具有正面的影響。

三者,林執行長特別提到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無限的,而以他的嘉中經驗相印證:當時美術等藝能科教師皆能不看輕學生,如陳哲老師以及劉景林老師都能有條件的鼓勵同學,這對於學生美感自信心的養成功不可沒;另外,林執行長自小並無出國留學的念頭,生涯規劃僅止於大學畢業後謀一中學數學教職,日後出國之舉的 起源,當屬嘉中英文老師自述出國留學的經驗已於當時小小的心靈埋下一顆潛在種子,大四時同學紛紛補習托福、GRE,詢問同學所補何物,此時出國的種子遂在心中萌芽、茁壯,於是向同學借講義自修,托福與GRE竟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攻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藉著林執行長的嘉中憶述,一個六○年代認真苦讀卻不失活潑的嘉中人典型,遂清晰浮現;也在他的分析中,見證了當年除了日常授課之餘,多元的潛在培育更是日後嘉中人得以自立自強的原動力之一。

 

出國轉攻 返島育英才

出國,是學問的精進,也是視野的開拓。林執行長見識到外國教授數學能力之強,自忖今生已無可能超越,完成博士論文之後,遂轉攻當時新興而與數學相通的計算機理論,以期日後更大的發展空間。正因此故,回國客座於成大應數所兩年後,旋即受聘任教於台大資工系,以台大之自我優越感而聘一外來學者,執行長認為此皆拜新領域缺人才之賜,只是謙虛的他少提了一點,他卓越的學識和研究成績想必更是台大發聘的關鍵性考量。

擔任教授有三方面的職責:教學、研究、服務。在教學上,林執行長曾獲教育部特優教師獎、及工學院教學獎。在研究上,則屢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成績不遑多讓。於服務方面,曾兼領工學院圖書館事務及課程規劃,由此發現館中尚缺多種應有的書籍期刊,故立即充實之,使能與國際研究接軌,執行長於此有感而發地說:「做任何事皆不浪費,皆可有收穫,這才值得。」偉哉此言,誠發人深省。他說:「各行各業,皆應如此,盡本分,進而求傑出。」教授三責,林執行長不惟無愧無怍,亦且傑出優異,實可學習之楷模。

 

社會改造 市政締新遒

台大教授一職,地位崇高而職責單純,不惟人人稱羨,亦可以之終老。但就在林執行長任台大資工系系主任暨所長期間,適逢九○年野百合學運,只因學運成員有系上學生,以系主任職務故,去關心但不參與。然學生的行動和訴求強力地撩動著他思索的心弦:「我還可以為台灣做更多,服務的範圍可以更廣闊啊!」決心既定,林執行長首先辭去系主任職務,既而參與台灣教授協會的成立,歷任科技組召集人、秘書長、副會長、以至於會長一職,參與社會運動於焉日深。

歷經數次社會運動,「深入『社會改造』,而非政治活動」是林執行長秉持的原則,在參與中「保護學生,並使之理性行動」則是他責無旁貸的承擔。嗣後基於爭取學術獨立,言論自由的理念而擔任「一百行動聯盟」社會運動總幹事一職,他自言此乃其參與社會運動較深入而富有創意的一次操盤工作,也在這次行動中,他認識了當時在立法院內同步推動修法的陳水扁先生。

1994年,陳水扁先生當選台北市長,有人批評道「你們只會做破壞性的社會運動,並不會建設性的執政。」林執行長遂受邀擔任台北市政府建設局長,以行動來證明一切。「其實,要改變一個政府是如此困難,亦如此簡單」他說。首先,光說服公務員就花了六個月,要他們先弄清楚服務對象:「政府為人民而存在。故角色要對,方向要對,然後一起合作向前,一起解決問題。」此後即銳意改革,一方面改進作業規範,一方面建立各相關單位的電腦連線,遂於卸任前將營利事業登記證核發效率由18天提高到平均僅需3.2天。雖已改善,但林執行長仍有憾焉地指出「由於地政與戶政的data form 不同,否則即可改善到一秒鐘就完成。」這精益求精的服務精神委實叫人欽佩。也因為這次的經歷,在行政院「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核心計劃「數位台灣」計劃中,他能極有經驗地推動「電子化政府」。

又如挑戰「維生系統公共安全」亦然,原本三十幾年來對台北市四家瓦斯公司的安全報表只做書面審查,林執行長要求所屬應做實地檢查,歷經六個月竟檢查出二千四百多個進入各戶的瓦斯開關找不到,一旦發生火災,將造成無法切斷自來瓦斯的窘況,影響市民身家安全至鉅,故要求全部重做並加高,以免日後又為市路重鋪時覆蓋了。

其他諸如:多為賭博性的電動玩具店台北市原有兩百多張牌照,而實質上卻有兩千家,在卸任前則清理到剩六張牌照;另以斷水斷電以及警員站崗的強力措施,把色情趕出住宅區等等皆其任內所為。

林執行長道:「俗話說:公門好修行,一點都沒錯,我做這些事並沒有負擔。」種種措施,或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更便民,或者許人民一個無賭無色,更乾淨的居住空間,林執行長所為,把『服務』的精義在公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有利益糾葛或人情包袱,鐵肩擔起道義,『勇者』正是他的名字。

 

資訊推手 產業逢慶才

建設局長任滿,才得回台大享受較單純的教授生活,今又因陳水扁先生當選總統而託掌資策會任執行長。資策會的面向更雜、更廣、更忙,員工超過一千四百個,碩、博士占六成以上,是個知識型團隊,與建設局之為地方性單位不同,管理上是不同類型的挑戰;同時也是行政院科技顧問的林執行長,一方面在各種委員會善盡言責,指出昔日台灣重硬體產業,固仍重要,但日後應走向知識經濟、數位內容的軟體產業;一方面在資策會調整出新階段應努力的新方向:國際化及智庫化;協助建構資訊產業及知識經濟之基礎與環境建設,並培育其所需之技術與管理人才等等;如今,執行長已交出耀眼的成績單;如協助半導體產業委工單的流程標準化,並主導其成為國際標準;又如促成Sony、富士通等大廠對台訂單增加一千億以上。

 

寄語學弟 固本創新

因著目前的執掌內容,林執行長不忘向學弟妹提出一些可供日後參考的意見,他認為台灣產業已從製造業導向轉為服務業導向,將來知識產業中的Value Chain(價值鍊)並不同於傳統型式,所以,努力耕耘固仍重要,但更得勤加思考,在供應與需求之間多行創意,以創造更多的『價值』。準此,學弟妹固仍需打好基礎,將知識打穩紮深,再思輔以創意,能如是,才能在未來的社會變遷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就算在傳統產業,仍可以創意up-grade,創造出更多更新的價值。

大學的資訊相關科系自來相當熱門,學弟妹有志 選填的人數也不少,以林執行長在資訊領域豐富的教學研究和產業推動經驗,他認為:大學資訊相關科系大致可分資工、資管二大類,其中資管較易入門,多應用層次,但學校較多,得留意各校辦學品質。至於資工所學屬技術研發層次,偏底層核心。當然,分析及此,最終還得看學弟妹個人興趣所在。

最後,林執行長以過來人的身份向嘉中學弟妹提供了一些建議:假如你對自己的性向很清楚,則未來要做什麼當然可擇汝所愛。若仍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則他建議可先選擇較基礎的學門,日後發展其實可以很寬廣,可多方向外延伸。

 

質實剛健 典範耀旭陵

訪談至此告一段落,紅日在西,暮色漸近。目送林執行長開車消失在椰林大道彼端,回顧蒼茫的嘉中校舍,彷彿可見執行長當年質樸苦讀的身影仍矗立在依風臺後碩實的校訓鑄字之旁,遂想,他秉持「做任何事皆能不浪費,皆能有收穫」的信念來成就教授之「教學、研究、服務」三職,豈非「務實」本色?其後又憑「我還可以為台灣做更多,服務範圍可以更廣闊」一念,以台大教授之尊榮而不辭社會參與,甚至入公門「修行」而不受請託關說,戮力服務,則名以「剛健」,誰曰不宜?嘉中校訓-質實剛健-有幸得嘉中校友如斯體現典型於世,實乃嘉中之光。眼見昔日嘉中學子已在社會發光發熱,照亮吾人,溫暖吾邦,則今日旭陵才子,當追踵前賢,迎上前去,再創一片璀燦的天地。(官朝泉秘書、謝漢星主任、林育慶老師專訪,林育慶老師執筆)

文字方塊:  
林逢慶校友小檔案
嘉中第二屆傑出校友
學歷:嘉中55年6月畢業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數學博士
經歷:成大學應用數學所客座副教授
台大資訊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所長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局長
現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
台大資訊工程系兼任教授
行政院科技顧問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