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勇者,浴火的鳳凰

               ----專訪嘉中傑出校友 何勇雄董事長
 

 
 

何勇雄校友(右三)全家福

* 欣喜校友回娘家

 今年春節的冰冷滋味相信大家到現在仍然「刻骨銘心」吧?就在這冷風刺骨的大年初二,何經校長、謝漢星主任及筆者熱騰地迎接遠從新竹回「娘家」的傑出校友------何勇雄董事長,在圖書館進行約兩小時的專訪。何校友個兒不高,身材飽實,兩眼笑瞇瞇,一見就給人「台灣囝仔」的樸實感覺。簡單寒喧之後何校友隨即進入主題,很有條理地介紹自己,充分展現大企業家幹練有效率的特質。

 
 

* 典型的農家子弟

    「我的一生可以用『在逆境中成長,樂觀進取,活到老學到老』來形容。」這是何校友自述時的第一句話。時光回到了民國三○、四○年代的台灣鄉下,那是一個物資極度貧乏,人人都需辛勤勞動才能過活的年代,他回憶起四歲時的過年,無法像別人「穿新衣,戴新帽」到處去玩,而是得到菜園裡「ㄎㄠ蕹菜草」;唸竹崎國校一年級時,上學得挑竹竿--後頭掛青菜、前頭掛書包,晃啊晃的挑去給菜販,放學後再換魚肉回家,直到國小五年級才有鞋子穿。當時的環境實在是艱苦啊!不過這同時也訓練出他強健的體魄與堅強的意志,何校友說唸嘉中時他是班上1500公尺、3000公尺的賽跑選手和足球前鋒呢!

    提到家中的境況,他說父親在九歲時喪父,原本靠收水租很富有的家頓時失去支柱,父親也因家道中落而缺乏良好教育,導致後來做事經常「有計無謀」,何校友說「我可算是缺乏父愛」。幸賴家中所有的不足處都由何校友的母親一肩頂起,「我有一個非常關心我、照顧我的母親,她的堅強毅力是我現在仍然遠比不上的,她是我學習的典範」。何校友的神情流露出對去年過世的母親無限的欽慕與感謝。 

* 感念嘉中師長

    何校友的記憶力非常好,脫口即說自己是「民國46年就讀嘉中初中部,學號是9145,校長是周封岐,訓導主任是陳祖榮,教務主任是成崇椿。」完全不加思索。他還記得一年級的導師是音樂老師陳崑福,「槓槌仔!」何經校長居然叫出老師的綽號!原來校長是何校友後一期的學弟所以有共同的記憶。何校友這時很興奮地說:「他其實人很好啦,讀日本書的所以國語『講未好勢』。我的音樂學不來,每次考『打拍子』總是緊張打不準,他就大力拍我的頭說:『六十分給(ㄍㄟˋ)你回去!』」那頑皮的神情彷彿又回到了十三四歲的小夥子。

    他說考上嘉中初中部還有一段故事:他是竹崎國校唯一考上嘉中的學生,當上榜消息傳回家裡時,父親居然準備好一根竹棍子說要打到他跛腳,因為認為他是長子應該留在家裡「作穡」(做事)不可以去唸書,幸虧兩位舅舅保護他為他說情並願意支助學費,他才得以順利就學。接下來就是早晚通學的生活了,也同樣充滿艱苦。一早仍要擔青菜、水果或稻子到竹崎真武廟附近交給菜販米商,放學再換家用品或肥料、農藥、米回家,就算寒流來襲照樣扛得汗流浹背。早上要等到例行工作都完成後才換上制服搭車到校,有時來不及還得在車上換裝呢。他怕一早吃完飯半跑半走趕公車會肚子痛,所以他就帶著兩個便當上學,等到了學校趁同學升完旗還未進教室前,趕緊拿出第一個便當吃早餐。

雖然每天這樣辛苦上學,但他說初中一到二年級上學期的成績「都保持在五名內」,當時如果一直維持這樣到三年級,他是可以保送嘉中高中部的,可惜之後家裡因父母常意見相左,進而影響他的讀書專注力,因此後來成績下滑無法保送而需要參加考試,不過終究還是讓他考上了。

何校友說他對嘉中的舊禮堂(現已拆除)有很特殊的感情,原因是當年通學關係常須一早就起床,到了中午如果沒能好好睡一覺,體力實在無以為繼,當時有一位外省籍校工知道他的情形,竟特准他進入大禮堂補眠,這件事讓他永遠感恩在心。後來他考上淡江大學,有次去爬大屯山,下山時在新北投附近有人一直叫他:「何勇雄!何勇雄!」轉頭一看竟然是這位「老鄉」,他已退休改行在路旁賣牛肉麵了。之後何校友常寫賀年卡問候他,帶同學去吃牛肉麵都不用錢呢。

還有一件事也讓何校友印象深刻,他說曾經因為午休時班上太吵而翻牆過天龍寺讀書,結果再翻回校內時竟被教官當場逮到!所幸教官願意接受他的理由,加上他的手中有書為證,因此未加追究。另外他也描述自己好打抱不平的個性,班上有個運動選手老愛亂踢水桶破壞公物,他實在看不慣便過去教訓他;後來這個高大同學常以抽掉他正在看的報紙欺負他,矮小的何校友也不畏強權俟機向他討回了公道。但最後何校友還是覺得「冤宜解不宜結」,就在校慶運動會時帶了自家種的龍眼請對方吃,而且還先跟對方說對不起以化解彼此的尷尬。聽著何校友說這些點點滴滴的校園趣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嘉中大家庭的溫馨與精采。

在何校友的印象中,有兩位老師是他永遠不能忘懷的,一位是國文老師趙文秀,一位是美術老師劉景林。這兩位老師都是以柔性勸導的方式教學,循循善誘非常有效。趙老師會請學生體諒她音量小,上課要安靜;劉老師監考時會靜立在作弊的學生旁邊,讓他自己覺醒。兩位老師就是從不口出惡語刺傷學生的自尊。何校友說他沒有省籍偏見,因為他遇到的這兩位外省籍老師及校工都是很良善的人。

* 火煉的生命

    民國九十年五月十八日下午應是何校友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因為這天在湖口新竹工業區中,何校友的福國化工廠發生大爆炸,熊熊大火歷經三個小時才撲滅,震壞方圓一公里內的廠房及商家的玻璃門窗,也造成一名相鄰公司的外勞死亡,一百零三位人員受傷,二百六十六戶住家、三百輛汽車受到波及,損失高達數億元。何校友說當時他的唯一態度「就是誠實」,坦承面對一切該負的責任,處理原則;一是「先人後物」,先關心人員的安危再處理財物的問題;二是「先私後公」,優先賠償附近受波及的私人及商家,公司本身因為有保險所以稍緩處理。這件事當然對他造成重大打擊,每天疲於奔波各項相關事務:慰問、賠償、被約談、上法院……,千頭萬緒,甚至三次開協調會三次都被民眾吐口水,他也只能一再向他們說對不起。另外讓他更苦惱不平的是國內保險制度不健全,尤其是所謂的「不足額保險」讓他根本得不到完整保障,保險公司一再規避塞責更令他氣憤難當!最終在事件九個月後他罹患了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真是『度秒如年』啊!」何校友說。福國事件後他不管刮風下雨,每天早晚都要跑16300公尺的操場運動,「我戴著口罩,對天吶喊:『上天一定會帶領我走過這一段苦難的歲月!』」就是憑藉著這樣堅強的意志,以及妻子親人的支持,加上定期到長庚醫院治療,終於讓他「打斷手骨起倒勇」(台語),走出了爆炸事件的陰霾。

罹患憂鬱症令他對「心理衛生」有更大的認知,他的心得是:凡事要化繁為簡、邏輯化,任何事情發生都要把它當成是「中性」、「起始點」,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就一定能轉危為安、創造奇蹟,反之則將陷入困境永遠走不出來。他認為現代醫學進步,憂鬱症「只要方法對,其實沒有那麼可怕,但一定要有耐性。」何校友不僅克服了這個人人懼怕的文明病,還將心比心協助輔導兩三位病友掙脫魔網,而且現在只要有機會他也常提供意見幫助有相同困境的人。

    此處附記一件事,福國爆炸事件發生時,平時就非常關心校友的陳泓萌主任(現已退休)將此事報告何經校長,校長立即寫了一封信慰問他,何校友說他非常感謝校長當時的安慰和鼓勵,這段因緣也促成了此次訪談的契機。

* 人生信念

    回想起來,何校友說福國事件他其實是「感恩多於痛苦」,當年危機處理的方式,現在成了國內工廠安全講習中常被提及的典範案例,符應當時他期望這個已造成社會損害的事件至少要有「建設性」的效用。他很清楚記得【羅蘭小語】書中一句話:「接受事實,挑戰現實」,他說那是他心中的磐石。他描述自小遇到困難時,常在晚上家人入睡後跪在庭院中對天許諾:「假如能讓家裡的難關順利度過,我一輩子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我算是有神論者,俗語說頭頂三尺有神明,我認為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何校友沉穩篤定的神情,將他歷經大風大浪的經驗化為句句珠璣。

    「世上無可恨之人,只有喜歡不喜歡之別。我會為不喜歡的人找理由包容他,讓自己的內心平衡。」何校友在紙上畫起了三角形,頂端寫著「目標」,左右底分別是「安和」和「快樂」。他解釋道:「個人獨處時要保持內心的平安和諧,心中沒有敵人才能安和,對別人要有同理心、寬容心。不要把能量浪費在憤怒、不安、抱怨上。」「在群體中內心要快樂,方法就是要熱心、要關心別人而不自私。」

最後他指著頂端的「目標」說:「設定了目標要量力而為,不要好高騖遠,一步一步拾級而上。什麼叫做成功?在我看來目標達到了就是成功!」他又補充說:「我雖然個兒矮,自小被稱為『矮嗶仔』,但深信走久也會到的。」在何校友非常誠懇的分享中,我們真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平和與熱情,也被這段意味悠長的談話深深感動著。

他提及唸嘉中時在嘉義市民權路上,看到許多小朋友爭領美軍發放的餅乾糖果口喊okok,心裡覺得很丟臉,當時就立志將來要生產能與歐美日競爭的產品。如今事業有成他卻說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不在賺錢,而是想印證平日的信念,「我會習慣去預估未來的變化,記在memo紙上待兩三年後再對照,藉此培養自己的判斷力,我不會迷惑於國內政局或國際情勢。」「我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二高還在興建時我常跑去工地看。」他自認為目前精力並不亞於三、四十歲,還是充滿了衝勁,每天仍維持一小時左右的運動習慣。他強調「我雖然不重錢,但也深知『本事、本事,沒本做無事』這句話的重要。錢只是工具,賺錢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更豐富,我的成就要留給後代去蓋棺論定,所以現在做事還是很有勁的。」他信心滿滿地這樣說。

 
 

* 寒冬中的太陽

    訪談末了,大家進入閒聊,氣氛輕鬆了許多。何校友說起他的第一代祖先是隨著鄭成功軍隊來台,在他小學三年級時有次上地理課,聽老師說「大陸被共匪佔據了」,中午下課後他不顧吃飯,跑去中廊看牆上掛的中國大地圖,想到偉大的中華民國現在只剩下這個小台灣,看著看著居然就哭起來了!老師見狀趕緊過來問他原因,了解之後還一邊餵他吃飯一邊安慰他說:「沒關係,我們要反攻大陸去。」說到這裡何校友順口唱起了當年每天朝會後必唱的歌:「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疆域。」一瞬間連何校長、謝主任都哼起這共同的小學旋律了。

    近兩個小時的專訪,何校友侃侃而談,內容甚有條理又切重點,時間也掌握得十分準確,令人感動的是他勇敢面對嚴峻現實的誠懇堅毅態度,還有將心比心協助憂鬱症病友走出陰霾的大愛精神。最後離開前他說:「懂得與別人分享的人永遠有得享受。」是的,雖然這一天溫度異常寒冷,但何校友真誠熱情的分享讓每個人心中充滿溫暖陽光,這也是何校友送給學弟妹們最真摯的新年賀禮。(何經校長、謝漢星主任、黃睛晏老師專訪,黃睛晏老師執筆)

何勇雄校友小檔案

嘉中第3屆傑出校友

學歷

嘉中53年畢業

淡江化學系畢業

清大化研所碩士

經歷

中科院助理研究員

石梅化工技術副總

新竹區嘉義同鄉會創會長

新竹清大校友會理事長

現職

基立化學、新和興業、華實興業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