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30期下一篇

#發行日期:1980、10

#期號:0130

#專欄:編輯室報告

#標題:編輯室報告

#作者:

 

 

 

 編輯室報告


△基礎科學的研究是應用科學的根本,缺少基礎研究的應用科學是浮淺而不實在的。這一點在醫學上特別顯著,一般來說,基礎醫學研究的成果是比其他研究更容易看到效果,而臨床醫學對基礎醫學的依賴之深,也是其他科學所少見的。從公共衛生的觀點來看,基礎醫學還有另一特點,那就是它的地域性,譬如說歐美人民得肝癌者甚少,他們的研究者自然不會在意肝癌的成因等等。因此對這類有地域特色的疾病,研究的重擔就落在當地的科學家身上了。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基礎醫學的研究者為防治本地特有的一些傳染病,如瘧疾、血絲蟲病等,而努力不懈,已有相當大的成就。在這許多無名英雄中,美國在台灣的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NAMRU-2)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本期中本刊特別訪問了曾在那裡工作了二十餘年的連日清博士,請他告訴我們,一個有效率的基礎醫學研究單位,除了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外,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多少有關疾病或衛生方面的問題。現在NAMRU-2已經撤走了,誰能接替它的地位,繼續研究我們本地的醫學問題?實值得大家好好反省。

△電動車的研究發展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一件大事,但卻一直少有人討論。吳大猷先生在本刊八月號首先談到了電動車新電池的發展,其用意在對我國電動車的發展計畫提出一些忠告。剛好今年六月號的「今日物理」中也有篇專文,對各種電池做了極詳盡的分析比較,對我國電動車所用的鉛酸電池也未全盤否定,因此我們特請在清華大學從事電池研究的萬其超先生儘速譯出,以饗讀者。另外,萬其超先生與另一讀者言志先生也在「大家談科學」欄中,針對我國發展電動車事各提出他們的看法。我們深覺,這麼重要的一個科技發展政策,唯有透過理性的討論,才可能找出最佳的道路來。

△促使國內「科學生根」,一直是本刊努力的目標,也是全民自強聲中對教育方面的普遍要求。中學科學教員便擔負了此重責大任,教育當局也鼓勵教員暑期進修,以改良教員素質,為中學生的科學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最近卻聽說教育當局將削減對教員進修的鼓勵,這對原已近乎僵化的科學教育打擊不可謂不大,科學界人士不禁感到迷惘:「到底要不要科學生根?」李怡嚴和萬家茂兩位先生沈重的呼籲,盼能引起一些迴響。

△去年七月,台北市撫遠街的化學藥品爆炸事件,想必大家餘悸猶存。事實上爆炸並不那麼可怕,有破壞性爆炸,也有建設性爆炸;隨著知識領域的拓展,爆炸更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張坤樹先生的「爆炸科學之應用」,對爆炸的特徵、分類及應用均有詳盡的介紹,讀者們仔細閱讀,必獲益匪淺!

△秋高氣爽的季節裡,郊外散心放風箏,當是樂趣無窮!楊東發先生特從「科學美國人」中,翻譯了「趣味的風箏製作」一文,教您風箏的飛行原理、基本設計及收放技術。想不想自己也做個風箏,讓它帶著你的理想,翱翔於碧藍的天空裡?

 

 

 
   

回到最上面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600,請使用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0 Science Monthly and King-Taiw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